首页 > 女生小说 > 檐下听雪 > 家国

家国(1/2)

目录

皇城上早朝的钟声浑浊而低沉,吟诵出岁月般苍凉的悲鸣。烛光融融 ,明黄的火焰暖了整个大殿。

朝堂之上的君王一身绸制朝服,金色长袍上绣龙纹更显雍容华贵。男人年逾知天命的年岁,两鬓微微染白,他平和地注视着立于两侧的臣子,目光扫过阶下,所至之处皆威严。

“朕今日传诸爱卿来,有要事商讨。”

“今年北疆多乱,匈奴屡犯我大陈边界,此一战我军折损了将士无数,艰巨异常。幸而重创敌军精锐,扬我军威,陆川将军更是平反有功。”

皇帝微微颔首,伸手一抚桌上奏折,语速不急不缓:“奏折朕都看过了,有爱卿认为陆将军让朕将北狄乱军家眷一并处置过于残忍。朕想在这朝堂上,听听诸位想法。”

语罢天子目光扫案牍前摊开的封封帛书,他稍敛衣袖,摊掌向前一挥。

“近日来朕收到顾相奏疏颇多,想来爱卿也有许多话想说,那便请顾相先讲罢。”

被称作顾相的,是当今大陈的左丞相顾桀。人如其名,男人精瘦干练,眉眼微挑,一身袍服衬得他更是傲骨嶙峋。他言语犀利,从来直言不讳,常常连圣上都敬畏他三分。

“陛下。”

男人微微拱手,旋即挺直了腰杆,双目朝一侧的陆川睨去,唇角不带一丝弧度。

“臣认为陆将军此策太不仁义。”

皇帝眉峰一挑,颇有兴致:“此话怎讲?”

“匈奴部落进攻大陈,统领也好,部下也罢,都乃青壮年男子。此次将军夺胜,是使了调虎离山计攻打其无防备的部落,断了敌方粮草,又胁了其家室,得以让大陈军队完胜。”

“可大陈与周边部落近年来交锋不断,尤其是匈奴,若次次都与正面冲突,我军也必定元气大伤。”

顾桀略一沉吟,一手负于身后,侃侃而谈。

“臣认为,此次俘虏家眷,若非直接投入战争者赦之规劝其降陈,其余匈奴部落见陛下仁慈,也会心生敬畏。杀伐果断自然是好,但容易招至仇恨,若软硬兼施,自然归顺的多了,作对的少了。”

此言一出,朝上几位官员点头附和,阶下也响起了小声议论,一时间众说纷纭。

陆川感受到众人投来的目光,也不着急。男人今日未穿甲佩剑,长发简单盘起,用了一根银笄作固定。他一身利落袍服,征战四方给了他棱角与锋芒,此时被他恰到好处地收敛,整个人依旧如狂风也撼不动的劲松。

陆川一迈步上前,大殿内缓缓静了声,重归肃穆。

男人双手抱拳,双目含笑,面对万人之上的丞相与君临天下的帝王不卑不亢。

“顾相自是顾全大局,此番策略也确实可以为大陈扬名一时,但……只是一时。”

将军眸里映着一点光,似于眼底灼灼燃起的是烽火台烈焰熊熊,是边塞关火燎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一并落入了年轻将军的眼。

“诸位可知匈奴部落骁勇善战绝非男子壮丁,就连女人也如此?匈奴从小于草原长大,身体比我们要强壮上许多,性情也比中原人更为暴戾。”

陆川刹时就敛了笑容,双眸泛起凉意,如边关血月。

“匈奴抓了我军将士的家眷要挟大陈,入关后整个部落都在烧杀抢掠,闹得北边百姓不得安宁,这些要如何算?”

“从长计议,若将来这些被放回的妇孺起了叛变之心,或是其中哪怕一人想为兄长寻仇,卷土重来,大陈损失不是更大?”

平日里陆川为人低调,并不多干涉朝政,但在武略决议上,他不打算松口。男人的话掷地有声,字字句句都是来自一国大将的铁令如山。

顾桀眸色暗了暗,仍与陆川据理力争:“妇孺何来能力与大陈军队抗衡?陆将军此次大败匈奴,也是因为……”

“顾大人。”

陆川轻声打断了对方的话,他转身,眼前似有伏尸百万。

“末将乃大陈将军,效忠于陛下是臣子本分,保护大陈百姓是将士责任,我遵从礼法的仁义道德,只是因为我脚下踏的是大陈疆土。”

“……其余人等,与我何干?”

他是将军,是在修罗场里翻滚出来的人,尸山血海他踏过了,万人唾骂也顶住了,若是对敌人心慈手软,他怎能屡战屡胜成一方战神?

顾桀他是宰相,无论如何果敢,也是文臣。他没见过战场上的血,他以为的软硬并施在陆川眼里是文人酸溜溜的仁慈,面对侵犯领土祸害百姓者,谈何礼义?

不怕拼死沙场,又何惧朝臣一纸弹劾。

朝堂之上,自己的文武心腹起了冲突,天子看似苦恼,实则不然。没有哪位帝王希望自己的文臣武将情同手足,若是如此,必成大患。

两人意见不和,天子便得以在陆川和顾桀二人中形成一种微妙平衡。陆川自然知晓,这也是身为武将所拥有的智慧。

二人僵持不下,座中有人站起。

“陛下,臣认为陆将军的顾虑并非违背礼义,匈奴挑起战乱,确实不该施以妇人之仁。”

出声的是右丞相陈汶。

陈以左为尊,右丞相的地位确定略低一些。再加之顾桀在政见上一针见血,便常常由他主导行事,这位右丞相便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他确实不比顾桀直爽,出语前总是顾虑再三,性子也温和许多,可文人骨子里总是傲气的。

陈汶方才听二人言语许久总算开了口,一来他确实更赞同陆川,二来是被左丞相不放眼里许久,此次也算是给了一个提出观点,证明自己意见也是占了一席之地的机会。

顾桀对于陈汶直接表态颇为意外,但也只是一瞬。朝堂上自然不能争执太久,他稍上前去,朝天子垂手抱拳:“陛下三思。”

陈汶来了这么一出,朝臣议论更甚,僵持不下间,有人缓步走出。

“陛下,臣有一议。”

长风穿堂,卷起那人云袖翩然。

礼部尚书傅东篱,未及弱冠时就金榜题名,受当今圣上钦点,年纪轻轻便担任尚书一职。他倒没半点派头,笑容亲和,虽然容貌算不上出众,可散发的气质却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顾大人的劝降之法仁义,更彰显陛下圣德。”

他不紧不慢地开口,嗓音如和风细雨,气氛都和煦了许多。

“蛮族之争自古而来皆有,从未有过哪个朝代真正让其心悦臣服。匈奴生于恶劣之地,本性彪悍残暴,不比周边附属小国方便教化。”

一番语出,就连一向少与文官接触的陆川都讲目光投了过去。

年轻的文臣娓娓道来,清朗声线一化殿内阴霾,令人舒心。

“戍边将士与我等在朝廷的臣子不同,他们见得到战争残酷,哀鸿遍野,也经历过情同手足的弟兄牺牲。顾相与陆将军都盼大陈太平,陆将军更是不希望大陈将士再有死伤。匈奴部落仇恨中原,就连普通妇孺也体力超群,练习武艺,一般人颇难对付。若如悉放归,对朝廷仇恨在心者再有意卷土重来,对大陈不利。再者,此次俘虏人员众多,若全部劝降,于国力也是消耗。”

不愧是当年的状元郎,平日里低调行事忠于职守,却不在启奏时模棱两可,一番话讲利弊与观点都说得明白,又会为他人思考。

皇帝轻笑,似乎对傅东篱的提议颇有兴致,他不但给了顾桀台阶下,也让陆将军刮目相看了几分。

“依照臣看,可留部分心智未全的幼童留至对于难感化者不必仁慈,军法处置便是。尚可选小部分俘虏放还归乡,此次借遣返为由,与匈奴部落签订条约,接受供奉。陆将军等平定北疆的将士,也可养兵蓄力。”

“陛下更可借此番安抚流民,立我国威,巩固边防。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天子抚掌而笑,似乎对此番回答颇为满意。既调和了自己左右臂膀的矛盾,无形中解开了他这几日以来郁结于心的结。

“几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陆川微微蹙眉,朝天子略一欠身,终是松口退了一步:“此事可以考虑,但若是按傅大人所行不通,无法教化,臣必以军法行事处理贼人。”

顾桀与陈汶思索片刻,考虑到对于大陈目前状况,似乎此法最为周全,也不再互相为难。终究都是为了家国,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能至此高位者气量怎会小肚鸡肠,不必太多过意不去。

虽是出了些插曲,但朝会终究讨论出了所以然。从前朝廷里瞧不上那位年轻状元郎的老臣,也终对这位平日低调的史部尚书高看了几分。

下了朝,陆川特意寻到傅东篱致谢。

陆将军行事从来耿直坦率,更不会觉得向这位比自己还要年轻上几岁的尚书郎道谢有何丢脸。他微微一颔首,对其鞠躬行了抱拳礼。

“陆某今日朝上言重,多谢傅卿坦言相助。将士戍边不易,极少有文臣能站于我武将角度,今日傅卿一席话令人敬佩,真是后生可畏啊。”

傅东篱赶忙将陆川扶起,大大方方向陆将军回以礼。他身上有一股温和舒适的书卷气,不似别的文臣那般傲气凌人。年轻男子笑容坦诚,说话时眉眼微微弯起,竟显得有几分腼腆。

“陆将军谬赞,晚生幼年时曾历经战乱,自然知晓行军打仗艰苦。您更是为大陈日夜操劳,晚生理解将军苦心。”

两人寒暄几句便握手道别,陆川摸了摸冒出些胡茬的下巴,头一次有些可惜自家只有个将来也要长成糙汉子的崽儿陆知遥。唉,若是有个大几岁的闺女,整个这样的温柔郎君也挺好……若是那小傅再英俊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