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92章 此事绝不会有下次

第92章 此事绝不会有下次(1/2)

目录

负责管理粮仓的官员并不知晓杨士奇的真实身份。

但既然对方能带锦衣卫作为随从,显然身份非同一般。

“此事绝不会有下次!”

杨士奇摇头说道:“我需要借用你的一样东西。”

这位官员一愣,疑惑地问:“大人要借什么?”

杨士奇冷笑着回答:“自然是你的脑袋!”

还不等官员反应过来,杨士奇便吩咐随行的锦衣卫:“把所有人都抓起来,斩首示众。”

锦衣卫立刻上前,将所有人控制住,随后手起刀落,将粮仓官员以及衙役尽数杀害。

杨士奇站在高台上,高声说道:“乡亲们,我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也是吴王殿下的老师。”

“吴王殿下已下令,从今日起,粮仓只接受新币,不再收取银两和铜钱。”

“想要买粮的,可以到大明银行,将银两和铜钱换成新币后购买。”

“若遇到官员拒绝使用新币,故意刁难的,这些人就是例子。”

说完,一颗颗头颅挂在旗杆之上。

“好!”

“好!”

下方的百姓大声欢呼,声音震天。

……

第二天的《大明日报》详细报道了这件事,并再次强调了吴王的命令。

违抗者,格杀勿论。

在一系列的宣传攻势下,新币很快在民间广泛流通。

“还是新票子好使,从前用银子,得仔细查看纯度,称重量,裁剪大小,麻烦得很。如今这新票子,一眼就能分清真假。”

“没错,确实方便!揣在兜里,轻飘飘的,不像那些铜钱,沉甸甸的。”

“你们觉得,会有假的冒出来吗?”

“这新票子不同于旧票子。怎么看真假,报纸上都写明白了。摸起来的质感也不一样,造假者根本没法仿制。”

“我到现在都没见过假的新票子呢。”

“仿不了,仿不了,一般人绝对做不出一模一样的假货。”

“看来,往后大家都得用这种新票子了。”

……

随着《大明日报》的大力推广,加上朱允熥采取的一系列强硬手段,新版大明宝钞迅速在民间普及开来。

起初,连不少官员都对新票子抱怀疑态度。

领到俸禄后,立刻跑去大明银行换成银子和铜钱。

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新票子用起来毫无障碍。

比银子和铜钱更受欢迎,因为它实在太便利了。

确定新票子能买粮食之后,各行各业纷纷接受了它。

于是,官员们又悄悄地把银子和铜钱换回了新票子。

朱允熥以五百万两银子为抵押发行新票子。

第一批新票子发出后,很多人涌向银行兑换银子。

对此,朱允熥只有一个态度——换!

要多少换多少。

国库里的银子像流水一样往外流。

最紧张时,大明银行的库房里仅剩不到两百万两银子。

杨士奇都有些焦虑了。

然而,朱允熥依旧胸有成竹。

果然,事情按他的预期发展。

当银子只剩下不到两百万两时,百姓们终于信任了新票子的信用,也信任了大明银行。

新票子,不再是过去的大明宝钞。

它就是真正的硬通货。

于是,老百姓们再次将手中的银子和铜钱换回新票子。

这样一来一往,大明银行反倒赚了不少手续费。

新票子的价值逐渐稳定,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可。

从金陵开始,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

明朝时期,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变革正在悄无声息地展开。

……

皇城深处。

朱元璋手捧最新发行的《大明日报》,内心激动难平。

“这新版的大明宝钞,真的已经被百姓普遍接受了?”

他难以置信地问身边的人。

吉垣立刻弯腰,满脸笑容答道:“是的,陛下!现在百姓们争先恐后地使用新钞,连银子和铜钱都不愿接受。”

“即使换钞时收取百分之五的手续费,他们也不介意。”

“可之前不是大家都只认银子和铜钱,对宝钞嗤之以鼻吗?”朱元璋还是有些困惑。

自己颁布了最为严苛的法令,砍掉了无数脑袋,可百姓们依旧不愿接受宝钞。

如今怎会忽然改观?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

吉垣笑颜灿烂道:“如今金陵城内,哪怕买个馒头、鸡蛋,都非得用新钞不可,银子和铜钱已无人问津。”

朱元璋愣住了,久久未语。

为了推广大明宝钞,他竭尽全力,制定的法律堪称严酷,砍掉的人头多到无法计算。

甚至有一个整县的人,几乎全被屠杀殆尽,剩下的人都被发配充军。

即便如此,旧版的大明宝钞依然不受待见。

更别说用它去买馒头或鸡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