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歼1战机(2/2)
"红鹰01,可以起飞!"随着塔台指令,歼-1原型机咆哮着冲上跑道。在距离跑道尽头只剩200米时,机头突然抬起——这个15度仰角起飞让观礼台上的外国武官集体起立。当战机以70度角直插云霄时,鹰酱军事观察员手里的望远镜"啪嗒"掉在地上:"上帝,这简直是太空火箭!"
空中特技表演更令人窒息。歼-1先是以"眼镜蛇机动"突然悬停,接着完成"落叶飘"旋转下降。最震撼的是它居然在垂直爬升中做了个360度横滚,活像被龙卷风掀翻的高压锅——后来这个动作被西方称为"北京火锅机动"。
返航时却出了意外。起落架指示灯故障,老李只能靠记忆操作。当战机以完美三点式着陆时,地勤们发现他后背全湿透了。老李爬出座舱说的第一句话是:"快给我找个夜壶!"
1969年春天,巴黎航展的贵宾室里暗流涌动。洛克希德公司的代表盯着卫星照片惊呼:"夏国人这架战机抄袭了我们的技术!"鹰酱国宇航专家却摇头:"不,看这个鸭翼布局...他们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
争论间,法国达索的工程师突然指着照片角落:"这是什么?"放大后发现是机库里的高压锅,旁边黑板上写着"压力与升力转换公式"。当晚,欧洲各国航空企业的传真机疯狂运转,内容都是同一条:"立即研究夏国厨具与航空技术的关联性!"
莫斯科的反应更耐人寻味。大毛中央政治局连夜开会,会后命令米格设计局:"必须搞到夏国战机的鸭翼资料!"有趣的是,他们派出的间谍在沈阳菜市场蹲守半个月,最后偷回来的却是份《高压锅使用说明书》——扉页上有陈长安的批注:"临界突破原理,参见第15页"。
1973年国庆阅兵,当24架歼-1组成箭形编队掠过天安门时,观礼台上的外国记者集体失语。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些战机像被无形丝线牵引着,间距精确得如同算盘珠子..."
最精彩的表演在第二天。在渤海湾举行的实弹演习中,歼-1机群同时锁定12个海上目标。随着指挥所一声令下,24枚导弹齐射的尾焰把海天映成橘红色。标靶区顿时升起12道水柱,排列得如同钢琴键盘般整齐。
演习结束返航时,带队长机突然脱离编队,在200米高度通场飞过观舰台。当它拉起时抛洒出漫天彩带,其中一条飘到泰山号战列舰的甲板上,水兵们发现上面写着:"昔日竹蜻蜓,今朝九天龙"。
2018年,沈阳航空博物馆新建了"歼-1专题馆"。最受欢迎的展品是个布满焊痕的高压锅,旁边的触摸屏播放着陈长安生前的采访视频:"...战机和高压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密闭系统内能量的转化..."
展厅角落里,当年参与研制的退休工人们正给孙子们讲故事。老林头指着展柜里的算盘说:"这可不是文物,当年真用它计算过气动数据!"孩子们哄笑时,没人注意到展板最下方有行小字:"本馆WiFi密码:1963歼1首飞"。
博物馆纪念品商店里,歼-1造型的高压锅卖到脱销。锅底刻着陈长安的名言:"所谓奇迹,不过是压力到了临界点的必然。"而在千里之外的法国,达索公司最新战机的设计图上,赫然标注着"采用夏国式压力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