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变化(1/2)
午后的雪停了,屋檐上垂下的冰凌滴着水,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包国维站在宅邸门廊下,双手抄在兜里,看着陈松柏等人陆续走出大门。
十一岁的曹庚像只小雀儿似的蹦跶着跟出来,手里攥着一条深灰色的羊毛围巾,
踮着脚往包国维脖子上挂——尽管他根本没打算出门。
“哥哥,阿姐说了,外头风冷,系上!”
她声音清脆,动作麻利,三两下就把围巾缠好,还打了个歪歪扭扭的结。
包国维无奈地低头看她,伸手揉了揉她扎得乱糟糟的小辫,满脸笑意:“我又不出门,你倒是积极。”
曹庚一扬下巴,得意道:“那也得系!阿姐现在不能吹风,我得替她看着你!”
包国维低头任她摆弄,余光瞥见廊下阴影里站着的曹宣——那个曹蕊在上沪收留的孤儿,
他却只是安静地站在廊柱旁,手指绞着衣角,眼睛盯着他们。
他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抿紧了嘴,往阴影里又退了半步。
“今天说的事情,在两天后的全区工作总结会议上公开。”包国维系紧围巾,声音被羊毛滤得有些闷,“团级及以上干部都得交一份总结报告。”
\"司令!\"张迷龙在院门口跺脚,震得树梢积雪簌簌落下,\"总结报告能按老规矩交不?我口述,文书代笔?\"
包国维还没开口,曹庚已经叉腰学舌:\"张叔羞不羞!上次你口述的报告把脏话都写进去啦!\"
哄笑声中,曹宣偷偷往包国维身边挪了半步。他军装下摆沾着厨房的面粉,显然是帮曹蕊揉饺子皮时蹭的。
\"宣哥儿。\"包国维突然低声问,\"学堂的功课写完了吗,马上除夕了,我要检查的哈。\"
曹宣立刻挺胸:\"写、写完了!小庚的...\"他突然噎住似的偷瞄包国维,声音急转直下,\"我们都写完了!\"
此时陈松柏已经走到汽车旁,司机替他拉开了车门,陈松柏回头笑道:“司令,诸位,我先走了,绥署的报告堆得比山高,今晚怕是睡不了。”
车门关上,引擎声渐远。
陈三站在马旁,正整理缰绳,闻言抬头笑道:“老张,你就别挣扎了,上次你不还说你现在写公文一绝吗?”
张迷龙“啧”了一声,转头看向王大发:“上我那儿喝两盅?刚缴的山西老陈醋——呸!老陈酿!”
王大发摇头,嘴角却带着笑:“算了吧,你那酒量,我可不想喝断片。
再说了,今晚家里炖了猪肉白菜,陈清特意做的。”
“哟!”张迷龙眼睛一亮,“弟妹还会做东北菜?”
“她会的可多呢。”王大发、陈三、张迷龙等人皆是翻身上马,朝包国维点了点头,“司令,我们先回了。”
包国维对着众人点点头,
曹庚扶着门框,探出半个身子,朝远去的几人挥手:“陈叔!记得下次带我去打枪啊!”
陈三在马上回头,笑着应道:“行!下回带你去靶场!”
包国维送走了几人后便转身往屋里走。
曹庚蹦蹦跳跳地跟上,嘴里还念叨着:“哥哥,伯伯今天中午说晚上想吃羊肉暖锅,我来帮你调蘸料!”
“什么伯伯说,我看就是你想吃!”
包国维伸手推开后院堂屋的门,暖意混着炖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曹蕊的声音从里屋传来:
“人都送走了?”
“送走了。”包国维解下围巾,顺手挂在衣架上,“你看你又忙,让你歇一会。”
……
雪后的阳光格外刺眼,照得新住宅区的红砖墙泛着橘色的暖光。
积雪在屋檐下消融,滴落的水珠在青石路面上敲出细碎的声响,
转眼又凝结成薄冰——化雪的天,反倒比下雪时更冷了。
在一处崭新宽敞的住宅区门口,不少孩子正跟着母亲或祖辈进出院子。
他们穿着讲究,毛领呢大衣、小皮靴、手工缝的围巾——一看就是殷实人家出身。
周围偶尔路过几个寒酸打扮的行人,眼神里难免带着几分艳羡。
但没人敢多看太久,更没人敢动歪心思。
门口四名配枪警卫笔直站在岗亭下,袖口上的标志清清楚楚——这里,是新十一军军官家属的住宅区。
随着豫东局势逐渐安定,流民与移民大量涌入,郑城、商都两地房价水涨船高,
原本仅供军政系统使用的土地,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发起来。
为了缓解民生压力,第三绥署向豫东地区公开招标,启动大规模住宅区建设项目。
第二期完工后,部分住房被划为军政机关的公资房,专供功勋军政官员分配使用。
包国维拍板,新编十一军、警察总队内营级以上军官,只要军功够、年资到,就能排号申请一套二居或三居室。
公平公开,按战功算,谁也别想走后门。
在住宅区外侧的铁栏杆边,一名穿着笔挺军装的青年正来回踱步。他个子高了,站在斜坡上也挺拔如松。
是金志南。
他一身冬款军大衣,腰带扎得紧紧的,没佩枪,靴子却踩得雪渍斑斑。
走得多了,靴面上带了泥水,像是早到了许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