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七月七日承乾宫 > 第13章 第十三集 澳门

第13章 第十三集 澳门(2/2)

目录

佟世雍:你们还要逛几家啊?

佟世安:我们还没买到玫瑰香露呢!

(佟世雍大包小包地跟在佟世婷和佟世安的身后,继续前往下一家洋行。)

佟世婷:安安,这有玫瑰香露!

(佟世婷扇动沾有玫瑰花露的扇子。佟世安瞬间爱上了玫瑰的香气。)

佟世婷:怎么样?喜欢吗?

佟世安:嗯,我喜欢!

佟世婷:但我更喜欢茉莉花香。

(佟世婷又扇动另一把扇子。)

佟世安:嗯,很清香。我要每种花香各买一瓶。

(佟世婷和佟世安正在结账。)

佟世婷:哎呀,钱不够了。世雍!

佟世雍:来啦,来啦。呐,我们中午吃饭的钱,我留着。剩下的,你就可以放心地随便花了。

(佟世雍将自己的银两放入姐姐的钱袋子里。)

佟世安:哎,我的弟弟怎么就不能这么懂事呢......

【大炮台】

(离圣保禄大教堂不远处,佟养钜在夷目的陪同下参观大炮台。)

夷目:佟大人,这些铜炮都是卜加劳铸炮厂铸造的。这位是炮厂的继承人,和我同名,也叫万奴。

(万奴向佟养钜行礼。)

佟养钜:你们洋人真有意思,这么多同名的。

万奴:大人,我知道国朝现在多使用铁炮。但事实上,铜炮射程远且耐用,性能远比铁炮好。我们卜加劳铸炮厂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铸炮厂。如果火器营有需要,我们可以随时效劳。铜炮交由我们制造,质量和交货期您大可放心。

陪同官员:哦,是吗?据我所知,明王朝使用的就是你们制造的铜炮,结果被打到台湾去了。

夷目:(尴尬)这火炮关键还是要看使用的人。明王朝气数已尽,火炮落到他们手中,只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无力回天。呵呵,佟大人,您说对吧?(谄媚地笑)

佟养钜:我是文官,这次来主要是收租和检查户口的,军备不归我管。这事儿你得找平南王或总督。

(佟养钜双手背在身后,离开大炮台。)

【大三巴】

(吃过午饭,三人拎着大包小包地往回走,路过圣保禄大教堂。)

佟世安:Mater Dei,感觉这个教堂比东堂还大呢!

佟世婷:那不是太叔公吗?太叔公!

(三人拎着手信给佟养钜行礼。)

佟养钜:哟,买了不少东西啊!

夷目:这几位是?

佟养钜:哦,他们都是我家里的小辈,昨天一块儿来的。

夷目:是吗?那我昨天怎么没见到各位公子和小姐?

佟世雍:我们住在薰衣草客栈。

夷目:Lavandula?

佟世安:是的。

夷目:哎哟,佟大人,外面的旅馆鱼龙混杂,不安全。还是让孩子们搬过来和您一块儿住吧!

佟世婷:我觉得我们住那挺好的呀!

佟养钜:安全第一,你们还是搬过来吧,也方便明早一起出发。

佟世婷:是,太叔公。那我们一会儿就回旅馆收拾收拾。

(佟世婷无奈地向弟弟和堂妹耸了耸肩。此时,教堂的钟声响起。)

佟养钜:诶,万奴,铜炮不能出境,铜钟可以出境啊。你们可以改行嘛,制造铜钟、铜壶、铜盆,不仅可以在贡期卖给你们国家的商人,平时也可以卖给中国的百姓嘛。

万奴:佟大人,实不相瞒,这座教堂的铜钟是我的父亲赠送的。但今时不同往日。如果我们与朝廷合作生产军器,朝廷一定会帮助我们获得铜块。但生产民器,我们自己找不来铜块。

佟养钜:为什么?你让你们的使团下次运铜块过来卖给你们,不就有啦?

万奴:佟大人,虽然□□柔远,允许外国使团在贡期贸易。但是日本的德川幕府禁止天主教国家与日本贸易,使团也无法从日本进口铜块。除非恢复执行顺治三年的《大清律集解附例》,使中国商人可以去日本......

佟养钜:万奴啊,老夫再过三五年就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你不要害我。海禁是红线,绝对不能碰。

(这是佟世安第一次听说“德川幕府”,小声地询问佟世雍。)

佟世安:德川幕府,干嘛的?

佟世雍:大概是倭寇的首领吧。嗨,管他谁呢!反正这个国家又不朝贡。只要他不再把倭寇放出来,骚扰我国沿海,也算有功德了。

【中午,旅馆】

(旅馆工人将佟世安等人的行李搬下楼。当他们准备离开时,卢玮及其家人正好从餐厅出来。有一个女佣人跟着他们。)

卢玮:你们要走了?

佟世婷:没有。我们今晚换一个地方住,明天早上才走。

卢玮:为什么?

(女佣人假装咳嗽,警示卢家人。)

卢母:祝你们一路平安。我们先回房间了,失陪。

(卢母牵起女儿和儿子的手,快步走上楼。佟世安觉得有点奇怪,目光一直追随着他们上楼的背影。卢玮忽然回头,她不甘心放弃这个唯一可能求救的机会。佟世安看到了卢玮的眼泪。但很快卢玮被母亲牵着进了房间,消失在佟世安的视线里。)

佟世安(粤语):老板娘,那位姑娘是和家里人吵架了吗?

老板娘(粤语):啊?不清楚哦。自从香山县复界之后,我的生意好了很多。每天迎来送往,忙到不得了,我都没时间和住客聊天。你看你都要走了,我都不知道你是哪里人。

佟世安(粤语):我们从广州来的。

老板娘(粤语):欢迎再次光临。好走,不送。

(佟世安等人登上马车离开。)

【马车内】

(佟世安、佟世婷和佟世雍等三人坐在马车里。)

佟世安:刚才那个姑娘像不会是遇上什么事了吧?不然她为什么哭呀?

佟世婷:啊!我想起那姑娘是谁了!卢兴祖的女儿!

佟世雍:不可能!卢兴祖被革职后,带家人回老家了。他的妻儿怎么可能单独出现在濠镜澳?

佟世婷:难道是我认错了?我刚到广州的时候,与卢小姐有过一面之缘。她随家人去肇庆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了。

佟世雍:说实话,我觉得卢总督挺冤的。海禁带来那么多的迁民,内地无法在短时间内安插。他们流离失所,又没有田地,只能去偷去抢啊!所以广东地区盗窃案频发,错误的源头不在地方官员。

佟世婷:那他可曾上疏朝廷展界复耕吗?王来任巡抚可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广东迁民奔走疾呼。是继任的周有德总督完成了他的遗愿。

佟世雍:那姑娘该不会是逃婚到了濠镜澳吧?母亲大人亲自带人抓她回去。

佟世婷:嗯,看着像那么回事。

佟世安:但愿是我想多了。

(马车抵达驿馆,佟世安等人下马车。佟世雍捏着鼻子,嫌弃地将鸡笼子交给佟养钜的随从。)

【海边别墅】

(夷目双手抱头,面前还摆着一杯酒。)

夷目(葡萄牙语):怎么办?怎么办?先是卢家别墅被闯,看守被杀,现在又被佟家人撞见。完蛋了,完蛋了。

(情妇依旧笑容满面,并轻抚夷目的后背。)

情妇(粤语):不要担心。入室抢劫杀人的小贼不是已经抓到了么?就是本地佛朗机人,没什么可疑的。佟家人如果认识卢家人,他们昨天就跑去告诉布政使了,对不对?没事儿!

夷目(粤语):尚可喜的人也不知道那三个孩子是佟家人?

情妇(粤语):应该不知道,不然现在肯定找你麻烦了。

(夷目终于松了一口气,点燃了一支雪茄。)

夷目(粤语):那就别让他们知道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现在已经够烦了。这样吧,你和卢家换别墅。

情妇(粤语):我不要!黑沙海湾那边荒郊野岭的,来这边还要坐船。我住到那边,客栈的生意怎么办?

(情妇开始有点生气了。)

夷目(葡萄牙语):钱重要,还是命重要啊?

情妇(粤语):那你为什么不把他们送你家?在濠镜澳,没人敢闯你家。

夷目(粤语):中国有句话叫,祸不及妻儿。

(情妇的笑容此时已经完全消失。)

情妇(粤语):那我算什么?

夷目(粤语):这些年你也没少拿好处啊!

情妇(粤语):我谋财,但我不害命!

夷目(粤语):大清皇帝一日不消灭郑氏,海禁就一日不会开放,我们只能继续配合尚可喜。他怎么都好过佟养钜这种胆小怕事的官员吧?如果真的严格执行海禁,单靠贡期那点贸易,我们早就饿死了。如果我们自己不能维持生计,朝廷就要把我们送到京城,或者送回佛朗机。

情妇(粤语):你是肯定是不想走的。因为离开濠镜澳,你就什么都不是了。但是,换做我是尚可喜,我就不去打郑氏了。维持海禁多好啊,佛朗机人每年都主动给我送钱。开放海禁,没人需要走私了,谁还往平南王府送钱?

夷目(粤语):你这么说,好像也有点道理。难怪这些年来他从来不和我谈火炮生意。我想帮万奴都帮不上。

【驿馆】

(晚饭时,饭桌上摆放着一锅鸡汤,一只烤鸡等中式菜肴。)

佟养钜:哎呀,还是走地鸡好吃啊!濠镜澳的鸡都是圈养的,不行。

佟世婷:太叔公,你知道卢兴祖的家人现在在哪吗?

佟养钜:你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

佟世婷:就是忽然想起她了,也不知道这位昔日名满羊城的才女如今怎么样了?

佟养钜:卢兴祖还没离开广东就病逝了。听说,他的夫人将他的遗体带回老家安葬后,带着孩子回娘家了。我再来一碗汤,好喝!中午夷目带我吃西餐,我都没吃饱。

【第二天,下午,广州】

(佟世安呼唤着何家的佣人帮忙搬礼物进屋。)

佟世安(粤语):娘亲!我回来啦!您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何氏(粤语):哇!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啊?

佟世安(粤语):这些都是要带回家的。你看,西洋镜是不是比铜镜照得更清楚?还有玫瑰香露,你闻下,是不是很香?

何氏(粤语):嗯,是挺香的。

佟世安(粤语):这些洋货若能贩至京城,一定特别畅销。趁着盛字号的掌柜们还在广州,明天我去找他们商量一下。

【康熙九年,九月,上午,广州】

(佟世安走进自家掌柜下榻的客栈。此时掌柜正与七八个人坐在一起开会。)

王掌柜:佟格格,您怎么来了?

(王掌柜立刻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佟世安。姚启圣故意用粤语隐藏自己的身份。)

姚启圣(粤语):伙计,这里加一张凳子。谢谢!

佟世安:王掌柜,我没打扰你们吧?

王掌柜:怎么会?给您介绍一下,他们都是本地商人。这位是福清茶行的老板娘伍太太......

伍太:我自己说吧。大小姐,我们家是专门卖福建北苑茶的。北苑茶,你知道吧?以前可是贡茶,一般人喝不到的。

(伍太太说官话带着浓重的广东口音。)

佟世安(粤语):伍太是广东人吧?为什么会卖福建茶叶?

伍太(粤语):哦,我老公是福建泉州人,因为迁界,全家来到了广州。我也是迁民,来自新安县,同我老公在移民市认识的。

王掌柜:这位是虞老板。

姚启圣:佟小姐,您好。在下主要经营海鲜干货,偶尔从濠镜澳走一些洋货。

(姚启圣刻意模仿广东口音的官话。)

佟世安:说到洋货,王掌柜,你有没有兴趣和我去濠镜澳看看?或许我们还可以把洋人请到京城做生意。

伍太:(粤语)不行、不行,我反对。(官话)我来广州前,家住在南头的汪刘二公祠隔壁。我是听着屯门海战的故事长大的。我老公也说,佛朗机人以前侵扰过福建。不能让佛朗机人进城的,很危险噶!

姚启圣:我记得,国朝首任两广总督佟养甲曾经上疏朝廷,建议让佛朗机人进入省城贸易。但朝廷也是鉴于前事,参考明崇祯十三年的禁令,只准佛朗机人在澳贸易。

佟世安:说起来佟老是我的宗亲,但没想到虞爷比我更了解他的政绩。家里有人当官?

姚启圣:没有。我贩卖洋货,自然比较关心出洋贸易政策。

佟世安:那您有没有想过去京城开牙行?

姚启圣(摇摇头):广东只是部分复界,海禁尚未解除。朝廷只允许单桅五百石以下的渔船在近海捕鱼,并没有发放出洋贸易的号票文引。佛朗机人除了可以在贡期贸易外,其他时间也必须遵守海禁。所以他们没办法保证货源充足,以满足大量的需求。

佟世安:他们自己不事生产吗?

姚启圣:他们在濠镜澳仅五千六百余人,能造的东西不多,主要靠贸易。

佟世安:看来在海禁撤销前,牙行是做不成了。没想到虞爷不仅熟知外贸政策,对濠镜澳也了如指掌。恐怕香山知县也不如你。

姚启圣:过奖、过奖。

王掌柜:格格,广州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其他地方的商人顶多称霸一省。但广州的大商户很多原来是平南王府的家下商人,比如买下盛字号广州店面的韩老板。他们人脉广、资源多,不缺在京城销售的渠道,所以对合作不感兴趣。于是,我尝试接触一些本地的作坊。他们都热切希望能把货物卖到京城。但问题在于,他们都是小本经营,不可能每家都专门雇一个人在京城收订单。所以虞老板建议,他们几家联合起来,共同派驻一个人。我打算回京后请示老夫人......

佟世安:广州和京城相距几千里,来来回回,一年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建议挺好,就这么执行吧。

姚启圣:虞某代表大家谢谢佟小姐。

【下午,济方堂】

(她和外公何半夏一起来到济方堂。只见柏应理一边看《本草纲目》,一边寻找对应的药材。而德荣森在另一侧,小心翼翼地削通草纸。)

何半夏:柏大夫,你好!

柏应理:何大夫,你好!佟小姐回来啦?濠镜澳好玩吗?

佟世安:嗯,住在洋人聚居区还挺有意思的。

(德荣森直至听见佟世安的声音,才意识到有人进来了。他立即停下手中的活。)

德荣森:下午好!

佟世安(略微害羞):下午好!

何半夏:二位在忙什么呢?

柏应理:何大夫,我打算写一本介绍中医的书,并请德荣森帮我绘制一些插图。

佟世安:可他看起来像是在切药材。

德荣森:我是在削通草的茎,制作通草纸。

柏应理:这还是何大夫教我们的,用通草作画。现在海禁,油画纸不好买,还特别贵。通草多便宜啊!

何半夏:我也没想到通草更适用于西洋颜料。写书如果需要帮助,可以随时叫我。

柏应理:好的,谢谢!

(佟世安拿出一张纸,蒙在解剖图第一页上,开始描摹解剖图。德荣森在通草纸上画草药。一个时辰后,佟世安停笔,扭了扭脖子。)

佟世安(荷兰语):好啦,接下来是荷兰语时间。为什么天主教国家不能......(汉语)呃,柏大夫,“日本”用荷兰语怎么说?

柏应理:Japan。

佟世安(荷兰语):为什么天主教国家不能去日本贸易?

柏应理(荷兰语):啊,是这样的。我们在日本的传教士,可能在传教的方法上有点欠缺,导致幕府将军对天主教产生了误解。所以,日本现在只允许中国人和荷兰人到日本贸易。

(德荣森端起茶杯,对柏应理的解释笑而不语。)

佟世安:Shogunaat是德川幕府的意思吗?

柏应理:Shogunaat是幕府将军的称呼。德川幕府是Tokugawa Shogunaat。

佟世安(荷兰语):只是将军,不是国王吗?

柏应理:(荷兰语)不是。但日本的国王没有实权,幕府将军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官话)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

佟世安(荷兰语):还好中国现在的皇帝摆脱了辅政大臣的控制,没有成为傀儡。他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统治者!

柏应理(荷兰语):清王朝的这位少年天子才刚刚亲政,但看样子你对他很有信心啊!

佟世安(荷兰语):那是当然的!(歪头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1.现在广州的药洲只剩一个遗址了,在北京路附近。古代读书人五月是田假,九月是授衣假。大佛寺也在北京路上。北京路的尽头是财厅,好像古代就是布政司所在地。海山楼也是博物馆里看到的,明朝招待外国使团的地方。

2. 根据康熙朝《清实录》记载,西洋国外交官就是在回去的路上在淮扬去世的,江南布政使祭奠。送到广州是我编的,为了有交集,强化慕天颜的存在感(无狗血感情线,单纯因为他流传至今的一封奏折,觉得他是了不起的好官。后面的王来任和周有德也是,我就是想给他们留名。)。清史稿关于西洋国就是瞎写的,错误的源头可能是雍正朝的广东地方志。那时的西洋国就变成意大利了,不再是康熙朝的西洋国了。

3.澳门总督的名字是wiki百科里写的。

4.卜加劳铸炮厂应该就是最早建成澳门大炮台的那家,百度百科有词条。Mater Dei是大三巴牌坊上的字,当时是一座教堂。大炮台和大三巴挨着的。当时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的人数是从《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收录的康熙初年的奏折中看到的。姚启圣的罢官时间也是从这本书看到的,里面有他的口供。但偏偏在卢兴祖口供那就资料缺失了。这个案子有点意思,也是让我重写这集的原因。

5.通草画,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里很多。清朝中后期才流行于欧美的,只外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