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2/2)
“你是两朝元老,朕问你,先皇待你如何?”
包方见锦帝逼问得紧,赶紧跪下:
“回皇上,先皇待微臣恩重如山。”
锦帝拧成川字形的眉头略有舒展,脸也不像刚才那样绷得像一张拉开的弓,包方尽管低着头,但却不断用眼梢偷瞄锦帝,见御坐上的那位舒展眉头,包方才算松了一口气。
“原来你也知道先皇待你恩重如山。那好,朕再问你,朕待你如何?”
包方忽然发现自己进入了进退维谷的地步,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应承。先皇已经待他恩重如山了,若说锦帝待他比先皇好,是对先皇的不敬,若锦帝没先皇好,是对锦帝不敬。两难之下,包方只得俯伏于地,实话实说:
“先皇在世时国泰民安,吏治清明,是因为那个时候诸藩势利还没有现在这么强,时至今日,藩王割据,溅成势利,朝廷无论在财政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藩一天不削,隐患一天不除,因藩王割据造成国家四分五裂的例子自古就有。而今左半块虎符在三皇子那里,三皇子曾明确表示不交出虎符,他不赞成削藩是因为担心诸藩王彼此勾结,共同对付朝廷。尽管朝廷有八十万禁军,可诸藩的军队加起来也有五十万之众,尽管禁军兵强马壮,可诸藩的军队也不容小觑,尽管皇上削藩之心坚如磐石,可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尽管——”
锦帝不耐烦的打断包方:
“好了好了,朕不想听你在这里长篇大论,你说诸藩的军队加起来也有五十万之众,你怎么不说禁军有八十万,八十万和五十万哪个多哪个少,难道包卿不会算?”
包方尴尬的笑了笑:
“恕臣不知好歹,说句难听话,也有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万前秦军,再比如——”
锦帝伸出右手,阻止包方再滔滔不绝下去:
“行了行了,朕知道你又会举出很多例子来告诉朕古时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多少。”
包方恭敬的朝锦帝揖了揖,道:
“微臣不敢在皇上面前说教,微臣只是希望皇上能三思而后行,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
一旦用武力镇压诸藩,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到时候镇得住得镇,镇不住也得镇,若不能一举剿灭,天下恐怕会大乱啊。”
锦帝幽叹一声,道:
“你的话不可谓不中肯,的确,开弓没有回头箭,到时候镇得住得镇,镇不住也得镇。诸藩是大成国的一颗毒瘤,不把它挖去,朕寝食难安。想要削藩关键是在武力上比他们强,大成国的禁军足以抵挡诸藩军队,包卿难道忘了仁王的军队和葵王的军队是谁带出来的。”
锦帝含笑看向包方,包方先是一怔,随后这位精明的老臣很快就反应过来:
“仁王的军队从前的主帅是陆星,葵王的军队是有况大年一手带出来的,因这两人英勇善战,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皇上在天佑三十三年和天佑三十五年分别擢升了他们,陆星被封虎威将军,一直镇守边关,有了陆将军,边境固若金汤,西夏再也没有机会侵我大成国半分领地。禁军中最为强悍的撼山军也是陆将军一手□□出来的,如果说禁军是一支精锐部队,那么撼山军就是精锐中的精锐。”
“哈哈,包卿所言极是,诸藩想割据为王,简直痴心妄想,我大成国还远远没有到亡国的境地,禁军的战斗力比诸藩军队不知好了多少倍,何况我们还有勇武刚猛的大将,诸藩若想联合起来抗击朝廷,简直痴心妄想。”
锦帝冷峻的眸子蕴含着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精光,包方也为锦帝的这种气势所感,语气变得激昂起来:
“正如皇上所言诸藩是大成国躯体上的一颗毒瘤,一日不除,病躯难愈,若想摘除这颗毒瘤,就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
“妙!”锦帝一拍几案,昂然起身,他激动的眼神让包方有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锦帝想削藩,包方又何尝不想,碍于臣僚身份,一向谨慎的包方不敢主动在锦帝面前提削藩,令包方没想到的是,锦帝削藩的决心居然这么大,既然君主有志,同样也想削藩的包方还不趁机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