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形影gl > 破险

破险(2/2)

目录

清平子本就是修道中人,不问红尘中事,更不在乎俗世礼节,哪知道能与未来公主同榻而坐是天大的恩宠。

车内裘软丝滑,清平子只觉陷入一团绵软,有力都无处使,也明白了这郡主天潢贵胄,一副娇贵身子,才能做出软裘蚕丝铺地之举。

见她入内,宁归心中升起不知从何而起的喜悦,故作亲切地闲谈道:“道长可是刚云游归来?让我猜猜,是去了蓬莱仙山?还是九天瑶池?”

饶是清平子性情淡漠,脸上也有了微微笑意,心想这小郡主想来在府中看了不少传奇话本儿,可凡世多为普通人,哪有什么仙人,她闭着眼,一边调息打坐,一边说道:“贫道去了松木观,与道友就《玉皇经》、《三官经》、《真武经》思辩,郡主可感兴趣?”

一听这几部道家经典之名,宁归只觉茫茫然,又不肯放弃套近乎的机会,硬着头皮道:“不满道长,我对这道家经典知之甚少,不过,本郡主对三清天尊向来甚是仰慕,虔诚之心人尽皆知,若不是身在郡府,和红尘脱不开身,本郡主也想做个什么居士来着。如今相逢有缘。请道长指点我一二,填补本郡主心中之憾!”

清平子也不拆穿她强装出的“仰慕”,心中有了促狭之意,一本正经道:“那我就从《太上感应篇》与郡主讲起吧,此篇是我道门弟子信徒每日读诵的经典,既然郡主有兴趣,贫道自当细细讲来。”

她清清冷冷的声音响起,如空谷幽兰: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郡主可能听懂这段经文之意?”

“啊?”宁归差点没哭出来,想起多年前,父亲请了大儒名师教她四哥读书,那位名师也是如此一段一段读书,读一段就问四哥懂不懂,若说不懂就要挨手心,若说懂了,但没说对,也要挨手心。

那时的宁归只顾着在窗外偷笑挨手心的四哥,哪想到自己也会落到如此境地!

好在清平子应不至于胆大到打自己手心,宁归清清嗓子,半猜半释道:“这一段嘛,说的便是凡间善恶有报,作恶会遭报应,甚至最后因作恶而死。”

清平子点点头,意外道:“小郡主真是聪慧,这一段释得不错。”

她继续诵道:“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宁归险些栽倒,她为什么要想不开请清平子讲道经!

哀怨归哀怨,表面上,宁归依然老老实实说:“这说的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有鬼神记录人的善念恶念,善举恶举,若想修道,则要避免恶念,恶行。”

清平子依旧点头,此刻她也被宁归勾起了兴趣,身子一如既往端正,眼神带上了欣赏,继续将《太上感应篇》一段段诵出,让宁归自行解释,只有几处宁归释义略有偏差时,她才开口重新讲释。

不知不觉,二人都说得口干舌燥,清平子还好,她曾为信徒讲经,昼夜不停,这短短一会儿自然不算什么,宁归却受不了口中干燥,在一段经文讲完后,赶紧叫了停,拉动车边銮铃。

不多时,春竹便提马到了马车窗边,宁归隔着幔帘道:“去取两碗冰水荔枝膏来,速去速去,记得,冰不要太多,本郡主口渴。”

春竹应了下来,连忙道:“郡主,马上到中州了,咱们还绑着那姓周的呢!”

这倒是个问题,方才一直在讲经,宁归险些忘了自己的车队中还捆着个草包,总不能捆着知州之子去见知州。

她掀开幔帘,示意春竹靠近,在她耳边悄声吩咐了几句。

春竹提着缰绳握了握拳,转头找祁护卫去了。

清平子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对宁归说道:“郡主这个丫鬟,颇有几分江湖习气啊。”

“是呀,”宁归也感叹道:“她父母皆是江湖豪侠,受过我郡府恩惠,因此五年前她自愿卖身来郡府报恩,江湖儿女多侠气,便是她告诉我的。”

宁归感叹着春竹的侠义,清平子却捕捉到“五年前”这个词。

五年前,南阳郡公和世子双双战死在辽东,战报传回当日,郡公第四子亦被射杀于府内,南阳郡公血脉,只留宁小郡主一人。

那名为春竹的丫鬟当真侠义无双,清平子心中微恸。

不多时,凉水荔枝膏已送到,入口清凉甜腻。

二人相对而坐,宁归端着碗,抬眼看着清平子将凉水荔枝膏喝下,干涸的唇瓣如汲了水的花朵绽放,变得柔嫩红艳,很是动人。

她忽然很想知道,为何之前没能发现,在马车上饮荔枝膏也是风雅之事呢?

宁归赶紧眨眨眼,把奇怪的念头甩掉,连忙将自己碗中的荔枝膏喝下,满心一个爽字。

方才的口干舌燥和夏日暑气一并被解去,清平子竟比宁归更先喝完,不仅赧道:“难怪郡主外出行路也要准备此物,果真清甜如甘霖。”

对宁归而言,准备冰品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旁人看来却是骄奢,她连忙道:“若道长肯随我进京,小小一碗荔枝膏怎够,我们便一同吃遍京城,什么瓜萎煎、鲍螺裹蜜、糖丝钱、泽州饧、蜜麻酥炒团、澄沙团子、十般糖、甘露饼、玉屑膏、糖脆梅破核儿、查条、桔红膏、蜜姜豉、姜糖、花花糖、二色灌香藕糖、豌豆芽、豆栗黄、乌李酪面、蓼花蜜弹弹、望口消桃穰酥、蜜枣儿、乌梅糖、玉柱糖、乳糖狮儿、薄荷蜜、琥珀蜜、饧角儿,统统不放过!南阳什么都好,就是小吃太少,害本郡主馋了这么多年!”

她一口气数了几十种糕点甜品,如数家珍般一个个说来,清平子好笑道:“你倒是不怕牙痛。”

宁归摇头:“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过犹不及。本郡主向来有分寸,一次只吃一点,绝不吃个饱,这样便会心心念念着它的香甜美味,免得腻歪。”

“郡主此言暗合道德经‘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郡主果真是有慧心妙悟之人。”清平子夸道.

宁归一听道经就觉得头皮发麻,只好讪笑两声,道:“是吗,我也觉得我和道家有缘,和道长更有缘,道长你看我天赋如何?”

“天赋?”清平子奇道。

“难道道长收徒不看天赋只求机缘吗?既然如此,你我二人已有机缘,就劳烦道长收下我这个劣徒吧!”宁归喜不自胜地说道,满眼都是星星。

“郡主。”清平子唤道。

“嗯?”宁归眨眨眼。

“做贫道的徒弟,要减食、省睡、断□□、住草庵、吃素斋的。”

“……”

堂堂郡主,未来的公主,怎么可能住草庵,食素斋,宁归只觉得委屈极了,这道家规矩怎么比郡公府还多。

她决定换个办法,眼巴巴看着清平子道:“那道长可愿意授我武功?本郡主依然以师礼相待,可好?”

“郡主。”

“随我学武,应从六岁起,头三年学马步,后三年学身法,再三年学兵器,末三年学机巧,方可出师。”

宁归只觉心如死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