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星汉灿烂(三国) > 【袁绍】

【袁绍】(1/2)

目录

孙坚打进雒阳这个重磅消息终于在联军营地里砸出了声势惊人的水花, 各路诸侯纷纷点起人马往雒阳而去, 这一去颇有要找董卓干一架的气势。

此刻他们不知道的是, 董卓与孙坚两战败北,连大将华雄也被孙坚斩杀。惊惧于孙坚的勇猛, 董卓早就率着西凉大军毫不留恋地去了长安。原本分散在八关都邑防守的牛辅、李傕、郭汜、张济、董越等人被派往三辅【1】各地构筑工事,以防孙坚和酸枣的联军继续西进。

几乎倾巢出动的联军轻易攻克了塑料防御的虎牢关,赶至雒阳城的时候, 燃烧了数天的大火似乎已经被孙坚扑灭。

得知董卓败走长安的消息后,不少人心中有一丝窃喜。但不知何时开始,联军内部开始传言——董卓将玉玺留在了德阳殿当中。

先进入皇宫的人魔怔似地将德阳殿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寻到玉玺, 待袁绍赶到之时,德阳殿里已经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具尸体。

袁绍看着地上一具凉透的华服尸身, 不禁皱起了眉头:“是何人杀了桥元伟?”

“我杀的。”兖州州牧刘岱积极举手, 当即站了出来,“桥瑁第一个进入德阳殿, 我见他进来不久后就要离开, 神色颇为慌张,故而怀疑他意图藏匿玉玺!这才命人将他杀了。”

在场的诸侯和校尉目光游离, 虽说对刘岱突然让手下士兵砍杀了桥瑁感到震惊,但现在他给桥瑁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 原本有心说上一二的人也不愿意再出声, 替死人说话这时候显得太不值当了。

而袁绍似乎并不在意盟友被杀, 只看了一眼就自动忽略了那具尸体, 此时他更加关心玉玺的下落:“桥瑁死了, 那玉玺呢?”

刘岱两手一摊,摇头道:“倒是没有从他身上搜出来。”

“一定是孙坚拿着玉玺跑了!”

不知道殿内的谁说了这样一句诛心的话,众人皆是沉默起来,根据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可能性极大——孙坚是第一个攻进雒阳的,此时他的大军已经不知所踪,肯定是孙坚拿着玉玺跑了!

袁绍怒火中烧,一脚踢翻了殿内的香炉:“传国玉玺事关重大,我等先回营商议!”

相对于孙坚可能藏匿玉玺跑路一事,袁绍很清楚他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孙坚是个草根出身,他没有那个资本和胆量拿着玉玺转头就登基称帝。

袁绍现在担心的是背后扶持孙坚的人——他的弟弟袁术。

袁绍虽然是袁术的兄长,但他母亲从前乃是家中的婢使【2】,而袁术是嫡次子,俩人从小就不对付,一个天天在明里暗里诽谤对方,一个自负清高不屑与之为伍。也因为此,兄弟二人素来不合。

然而这一切,在他们的伯父袁成过世之后都改变了,袁成膝下无子,袁绍被过继到了伯父一房,一跃成为了比肩家族同辈人中的族长型人物。

对于此,袁绍是欣喜的。原本他在家族中的地位远不如袁术,而现在家族里的政治资源和话语权渐渐开始向他倾斜,谁都明白,将来袁氏族长之位非他莫属。

袁术是个什么性子,他能不明白吗?且他现在占据着南阳郡和汝南郡,人口百万,粮草充足。袁绍不敢想象,如果孙坚将玉玺献给袁术,凭他弟弟的疯狂究竟会做出什么事来!

从前他诛杀宦党、敢于直面董卓的怒火,现在更是讨董联军中的盟主,一路走来,试问天下还有谁的名望有他袁绍来得高。所以他不允许有任何人破坏他在政坛上得之不易的影响力和祖辈几代人积累的宝贵政治财富,这些是独属于他袁绍的。

酸枣营地今天没有歌舞和酒席,袁绍坐在主位上神情肃穆,改立新帝的想法一抛出来,帐篷里的各路诸侯已经纷纷变了脸色。

“我等起兵不就是为了诛杀国贼,迎回陛下吗?如今陛下未死,只是受制于董卓,我等怎可改新君而立啊!”死里逃生的曹操一回到酸枣大营就碰上袁绍蛊惑众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袁绍早料到曹操会跟他对着干,当即冷冷地回了过去:“如何奉迎刘协?你连董卓下边一个小小的将校都打不过,还妄想打到长安,简直痴人说梦!”说完又清了清嗓子环顾四座,“董卓为何鸠杀刘辩,在场诸位难道不知吗?刘协是董卓拥立的儿皇帝,名不正言不顺。长安离此地何止千里,若是朝廷发下诏书,让你进京面圣,在座的各位敢去吗?”

众人心里嘀咕——还真不敢去。

广陵太守张超得了哥哥张邈的眼神暗示,起身拱了拱手问道:“那依盟主之见,谁当得新帝之选?”

“陈王刘宠,自号辅汉大将军屯兵于阳夏却隔岸观火;刘表、刘焉对于我等讨伐董卓一事未表态度,胸无大志且割据一方;而刘虞是东海恭王后代,光武皇帝一脉所承,论血脉当为正统,而他在幽州牧任上更是为政宽仁,德行兼备,试问新君之选还有谁比得上他?”

鲍信算是听出来了。刘宠、刘表、刘焉三个人都是强势的诸侯王,唯有刘虞容易控制,他连下面的太守公孙瓒都无法降服,要是真的扶植他做了皇帝,袁绍的权势将会大到可怕。谁都无法断言他袁绍会一心一意匡扶汉室,董卓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