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小舟晚归 > 求官

求官(2/2)

目录

到了七月,暑热渐退,正是早秋送凉的好时节,王典娘一行人终于抵达了长安。李家三子虽困于爵位,到底还是尽了人子之份,将父亲的灵柩自申州归葬赵郡,而后才西行京都。

小舟都为他们安排妥了,一早便遣了家奴去城门迎接,而家中也早收拾出四个院子。原先典娘成婚时用的东南别院与了李家老夫人;另两座挨着的院子则分给李家大郎、二郎安置;至于李磐夫妻,就住典娘从前的闺房。

李家众人到了门堂,小舟并未亲自接待,仍气定神闲地在房里吃茶。她派了晶英前去探看,正等着消息呢。也便是一盏茶的时辰,晶英小跑着回来了,面色异常喜悦。

“夫人好安排!王氏一见自己要住原来的闺房,脸都绿了!可她也知道如今是夫人当家做主,当着老夫人的面,也不敢发作。”

小舟一笑,递了碗茶与晶英,要她歇歇,说道:“那院子是我与她一道长大的地方,她自然觉得羞耻。那旁人呢?都什么样?”

“旁人不知这个缘故,都感激王家借住之恩。老夫人有年纪了,舟车劳顿已经歇下。长房带着一双儿女,有七八岁了,二公子也有个男孩,不过四五岁,王氏么,至今无所出。这些倒罢了,我只觉这三房妯娌间并不融洽。”

小舟听着,大致了解了李家的情形,便道:“叫人盯着,晚间三个媳妇去请老夫人安时,我们也去凑个趣。老夫人毕竟是长辈,我既未去相迎,也该从后补上。”

晶英一想,请晚安是常理,但小舟的身份,却不必从这个礼,掂量着问道:“难道夫人又有主意了?”

“见面礼总要送的,也好让客人们晚上做个好梦啊!”小舟为这一刻准备了多时,说着便往妆台下取了件方盒,开了盖,里头整齐排着三卷文书,都一一展开与晶英细看。

晶英是识字的,每一卷都看得清楚。第一卷,是赐兴安侯长子李研袭爵的制书;第二卷是调任李家二郎李硕为京兆府户曹的凭文;第三卷则是李磐的任官制书,任他做太子左春坊司经局校书。

这便是小舟筹谋的求官之事,王潜不但都办到了,还顾及了李二郎。王潜将这三卷制书当礼物奉送小舟,依他之言,既然要做好事,那就雨露均分,小舟去“行善”时,也可挣足脸面,立定威风。

……

小舟安安心心等过暮鼓,至掌灯时分,得了消息,着意妆扮了一番,带着晶英往东南院去了。到时,正见主间门下进去三个媳妇,小舟且不用细看,从背影便认出了王典娘。她以幼子之媳,却赫然先于两个嫂子进了门。

“哼!到现在了,还以为这娘家是她能拿捏的地方!摆什么架子!”晶英忍不过,瞪着那处先咒了一句。

“你先别气,她不知分寸,自有人看不过的。”小舟回身拍了拍晶英,眉目舒展,心平气和。

晶英听从,缓了缓这劲头,示意廊下守着的小婢进去通传。小舟也便移步,稳稳地向灯火处去了。

李家三妇不过刚来,只才与老夫人行过礼,便听报说王家夫人来了,俱都一惊。谁都知道,小舟不仅是王家主母,琅琊郡公的嫡妻,还是天子亲封的灵武夫人,身份尊贵。

然而,别人是惊讶敬畏,王典娘却是格外忐忑。她不傻,知道小舟如今得志,必定不会轻饶她,但她也不能轻易认输,毕竟从前种种已无可追查。她还是这家的小姑,王家也还认李家这门姻亲。

小舟蓦然进门,一抬眼,见花白头发的老夫人带着三个媳妇恭敬站着,也料到的,便反拿出一副随和大方的态度,笑道:

“是晚辈惊扰老夫人了!”小舟说着只往老人家跟前去搀扶,余光扫过三妇,暂不理会,“我因身子不适,白天未能迎接,怕是怠慢失礼,便来请罪了。”

老人家年高性稳,深知世道人情,这李家门第原就低于王家,官爵也远比不上,故虽见小舟谦和,也不敢真以辈分行事。“老身一家幸蒙借住,已是叨扰,灵武夫人还该擅自保养,无须来的。”

小舟笑而摇头,扶着老夫人坐回上席,一并命侍女重新布置茶点,添置灯烛。安顿好了,这才将脸转向堂下,细细端量了一番。

王典娘这时倒不抢在前头了,默默站在最后,脸色尚好,倒有些不卑不亢的意思。她原无十分姿色,不过一双杏眼娇俏,但如今两眼中只是一片黯淡,纵有精神,也显得松弛。身上穿得墨绿齐胸裙,外罩了件苍色直领大袖,虽也得体,但摆在从前,她就算足不出户也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两相对比,落差甚大。

王氏前头两位并肩立着,看样貌便知长幼,此刻都淡笑着看向小舟。左侧这个约莫三十上下,身材略高,长脸型,眉目微微上挑,透着精明;另一个年小些,形容秀气,虽端庄,却并不面善。

“典娘,灵武夫人乃是你的长嫂,为何迟迟不来拜见?”

小舟这里刚刚收回目光,正要开言,不防后头老夫人却先点了将,直指王氏无礼。确实啊,依着亲缘,王氏是该与小舟最亲近的。

于是,连着各自的侍女在内,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王典娘。她实在没想到,回娘家的第一个下马威,竟不是小舟给的。

王氏势成骑虎,也断无进退,终是略提裙边,上前向小舟扎扎实实拜了一礼,“长嫂万勿见怪,我也是高兴糊涂了。”

这一拜,小舟也没想到会这么容易。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的作话不知道写啥,希望大家继续夸我,谢谢。看小说,就来! 速度飞快哦,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