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齐发(2/2)
阿莲娜趴在门口轻声说:“记者小姐……您好!我我我,我是昨天地下城军火贩卖案的当事人——您知道这个事情吧?”
路多多一愣,她当然知道,没有哪个记者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件骇人听闻的大事的:“我知道!您怎么了?您说。”
阿莲娜狠下心来快速说道:“我凌晨去自首了,没想到一进警局就晕了过去!醒过来人已经在这个地方了!我不知道这是哪里,也没见到过人……外面太安静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什么好地方!现在我要爆料!我要爆料!”
听到这里路多多连忙打开个人通讯端的录音功能,用气声说:“好的您说,我记着呢!”
“我要告发政府非法监禁!我自首是为了揭露真相!昨天的军火交易,我亲眼看见了!我看见了那个小子!”
“您看见了谁?”路多多一脸懵,只觉得她说得乱七八糟。
阿莲娜按照事先被嘱咐好的话说道:“我看见了经常和霍副首长一起上新闻的那个刘凯!是他在和我老板偷着买机甲,我真的看见了!”
*
本来雨势减小,有要停的意思。这会乌云却又卷土重来,大雨滂沱。霍泽皱眉侧头看了看天,又回头看了看走下台的东方燕。
霍澄擦着人群没引起人注意地往他这边走。霍泽没有出口询问“怎么回事”,心里已经有了底,是谁在暗中插了这一脚。
霍澄低着眼睛在他一边站好,在人群的喧闹声中沉默了一会,告诉他:“是爸爸,爸爸今早临时通知我的,对不起。”
霍泽说:“嗯。”眼神又瞥向了别处。
他在找罗遥川,却不曾想罗遥川已经出去了。
罗遥川刚有了个好心情,这会子全被大雨给浇凉了,他不是不乐意霍泽霍澄一起加入他的小队,只是觉得事发突然,这里面明显是谭浑水。东方燕和霍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搭上了关系,前几天他去找他的时候,居然装得滴水不漏,细想实在是非常可怕。
罗遥川接通冯秋实,那边不用开会,正在进行第一次集训:“人员定下来了,你检查过所有设备了吗?”
“检查完了。”冯秋实看着高桥原像猴子一样爬到了模拟训练仪的顶端,若有所思,“我猜猜,校长不会给你找了个新生凑数吧?”
礼堂内已经开始散场了,由于外面在下雨,学生们都沿着屋檐有序地往教学楼撤。罗遥川躲开队列:“霍泽霍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冯秋实听他语气不善,噎了一会:“……你别冲动啊,回来再说。要跟他们一起吗?”
罗遥川听着人群越往外走越吵闹,脑壳实在有点痛,插着裤兜淋着雨就往远离门口的角落走。那边冯秋实正在尽职尽责地劝他先安心,有什么话酝酿好了一起跟东方燕说,罗遥川突然就感觉头顶的雨停了。
他一回头,看见霍泽一只手抬起,投影着虚拟屏幕,另一只手撑着伞。那人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好像遮了谁的雨与他无关。
罗遥川犯贱,把头凑过去瞄那块屏幕。
此时,几乎像是传染一样,学生们一个一个点开了虚拟屏幕,莹莹的光穿透雨幕和黑暗,星星点点地照了出来。罗遥川感受到了不怀好意的目光,脖子伸得更长了些,只见页面的大标题写着:“震惊!二区首长副官参与机甲交易,竟是私养亲兵……”
罗遥川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无话可说地转过头去看霍泽。
霍泽早有准备,嗤笑了一声,说:“不慌。”
罗遥川边打开自己的通讯端边说:“这也是你意料之中的?你什么意思?”
结果这一打开,更让他吓了一跳——头版头条短时间内再次更新,赫然变成了“震惊!霍家小女开学典礼发表主战言论,究竟是发声器还是传声筒?”
这一条条的……全都将矛头明晃晃地对准了霍家!
“叮咚——”一条新的短消息。
罗遥川目光不离霍泽,点开消息,消息来自哈维:“小川,前几天斗殴的调查结果出来了,学校这边把责任直接划给了闹事那小子和他女朋友,那女孩叫柴昕韵,校方说她教唆男朋友出手伤人。”
罗遥川倒吸一口冷气,感觉全身的汗毛都炸了起来。
兀自镇定了几秒,罗遥川一把拉过霍泽,强硬地把对方转过身来直面自己。
“这到底——”罗遥川咬牙切齿地重复了一遍他这几天最想说的那句话,“是怎么一回事?”
霍泽的灰伞下,狭小的空间里,交缠的气息,对峙的两个人。
霍泽挑起他狭长的眼睛直视罗遥川,眼里的情绪有那么一瞬间晦暗难明。他耳垂上原来属于红痣的地方留下了一个难以察觉的小坑,现在这个小坑在他耳旁的碎发中若隐若现。他举伞的手实在是有点酸了,托着伞把往上掂了掂,说:“放开。”
罗遥川“嗬”地笑出了声,一瞥眼流里流气地说:“我不放,你能怎样?”
霍泽眼看新生撤得差不多了,尾巴留下了三两个人,每个人都盯着手腕上的个人通讯端,没谁腾出精力注意这边。
霍泽的上半身忽然前倾,在罗遥川眼前不过几厘米的地方停下了。
罗遥川以为霍泽又要亲他,吓得本能地屏住了呼吸。他比霍泽要高一个多拳头,此时稍低眸能看见霍泽军装领口露出的一小片雪白。
但霍泽只是充满恶意和挑衅地对他勾起了嘴角,趁他没注意推了他一把,将他推出了雨伞的范围:“滚蛋。”
罗遥川淋了满身湿。
七天以后,天空终于有了放晴的迹象。
七天以来,霍家一次次借着媒体发表澄清声明,舆论却愈演愈烈,甚至有言论说霍鸣打算带着亲兵倒戈奥西,而且他还有个长得神似奥西人的儿子,谁知道这个儿子是不是他跟哪个奥西女人生的。第三天下午,刘凯第一次面对镜头,发表的竟是辞职声明。那是个嗓音沙哑的中年男人,他言辞模糊,到头来也没说清楚这锅谁来背。
与此同时,物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原来北京市民消费肉类是有送货上门服务的,但这七天,各大超市都暂停了肉制品送货业务。肉类价格蹭蹭翻了五倍,紧接着是蛋奶制品、调味品。由于家庭空气青菜种植已经在全市普及,青菜的销售价格还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
直到牙刷也涨价成了“奢侈品”,人们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战事几乎是近在眼前、火烧眉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