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万人空巷(1/2)
(上一章原本是想写主角元宵节去沙市陪女主过,但想想似乎有点不合适,就修改了)
岑河公社。
某缝纫铺。
乔大江与徐翠花在这里订做衣服。
如今,乔家在择好良辰吉日给女方家报期后,女方家也正式开出了礼单,礼单上面要求两套衣服,因此今天乔大江便陪着徐翠花一起来缝纫铺订做衣服。
在这个年代,结婚女方只要求两套衣服,那是真的非常良心了,也可以说是最低的要求了。
多数女方都是要求四套衣服或者六套衣服,甚至有要求八套衣服的,这在购买布料需要布票的年代,这些要求是真的让无数家庭头痛,不是出不起这个钱,关键是布票难得啊!
等缝纫师傅给徐翠花量好各方面的尺寸后,乔大江便开口说道:“师傅,我们要订做六套衣服,用最好的涤卡布。”
涤卡布料,全名叫涤纶卡其布。
当然了,它还有另外一个尽人皆知的名字,叫做的确良。
该面料20世纪流行于香港,因涤纶英文名Terylee的粤语谐音才被称为的确良。
这的确良在七八十年代,那真的是流行与高档的代名词,谁能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谁就能成为全村最靓的仔。
徐翠花闻言,不由得扯了扯乔大江的衣服,低声说道:“大江哥,我们不是只做两套衣服吗?”
乔大江想起老二昨晚跟他说的话,结婚是值得女人铭记一生的重要时刻,哪怕是过了几十年,再提起结婚时的情形,女人们仍然能把当时的彩礼嫁妆什么的说得清清楚楚。
所以,为了不让大嫂留下遗憾,为了给大嫂多挣点脸面,老二建议他这个当大哥的适当调整礼单,比如订做衣服最好能从两套提升到六套。
这个小小的改变花费不了太多钱,但日后提起这事不管是他们乔家还是大嫂都有面子。
乔大江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便采纳了老二的建议,直接给未来老婆订做了六套衣服。
如今,听到徐翠花的询问,乔大江微笑着说道:“我知道岳父母开礼单的时候,是为了照顾我,减轻我的压力,但岳父母这么照顾我,我也不能不懂事,这两套衣服哪够啊,至少也要做六套才行。”
徐翠花闻言真是甜到了心里去,这增加的四套衣服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乔大江对她的那份心,她眼睛水汪汪的看着他,问道:“那你带的布票够吗?”
“放心吧,够的。”
说完,乔大江便去交了钱跟布票,然后约定好过来取衣服的日期,这才和徐翠花一起走出了缝纫铺。
这次两人出来订做衣服,也算得上是两人第一次约会了。
乔大江看看时间,提议道:“翠花,我们先去吃饭,然后我再送你回去,你顺便带我去定湘寺遗址那里看看那棵拥有一千七百年历史的银杏树,我听我家老二说那棵古银杏树很漂亮呢!”
徐翠花笑道:“那棵银杏树确实很漂亮,尤其是秋天的时候去看,银杏树的叶子都变成了金黄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真的是漂亮到了极点,但现在是冬天,银杏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光秃秃的一点都不好看。”
呃……乔大江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说道:“我都忘记银杏树冬天会掉光叶子了。”
徐翠花笑道:“你要想看那棵古银杏树,等树叶重新长出来了我再带你去,或者等到秋天树叶变成了黄金色,那时候去看才是最漂亮的。”
乔大江道:“那好吧,就先不去定湘寺遗址,等吃过饭后,我们去看电影吧?”
徐翠花点头道:“好啊,那我们就去看电影。”
……
元宵节,是我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在宋代以前,元宵节多称“元夜”、“元夕”、“上元”,而宋代以后的文献则多见“元宵”一词。
元宵节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关于它的起源说法很多,较有影响的是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燃灯祭祀太一神。
所以,如果从西汉时期算起,它在中国已经绵延存在了两千多年。
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就已将正月十五确定为重大节日。
唐代以来,元宵便有观灯的习俗,所以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灯节是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期也越来越长。
汉代一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清代缩短为四至五天。
而岑河地区,对于元宵节也是极为重视的。
在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汤元)过元宵节,然后玩龙灯、采莲船舞、高跷舞、狮子舞,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各村人山人海,要一直玩到深夜才会结束。
甚至,晚上有的村头还会请筲箕神或祈嘎子神,以问年成。
同时,媳妇也会回娘家拜年,并可留下来玩一段时间。
后世的2012年,岑河镇举办了一次规模宏大的中国针织名镇龙年元宵灯会,堪称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次年岑河镇再次举办了一次“打造镇级市,共建新岑河灯会”,也吸引了周边许多县市的群众前来观灯。
这两届灯会的游客来自于周边十多个县、市、区,分别有荆州、江陵、石首、监利、洪湖、公安、松滋、宜昌等地,游客总量高达25万人次,可谓是人气爆满了。
今天就是元宵节,洪山大队各个自然村的人都会集中到大队去表演节目,而乔家湾准备的节目就是采莲船舞。
在岑河地区的各种民间舞蹈中,最普遍且参与人数最多的,其实是玩龙灯,在春节一直到元宵节,几乎村村都能看到各种色彩的龙灯飞舞。
而采莲船舞,俗称玩采莲船,这个在岑河地区玩的人也不少,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
采莲船舞的表演者是三个人,一人饰女子,一人饰艄公,一人饰艄婆,而伴奏伴唱的人十余人不等。
彩船是用竹木制作骨架,下为舟形,长约五、六尺,上为塔亭,楼阁盖顶,皆用各色彩纸裱糊而成。
在表演的时候,一妙龄女郎立于船中,双手握着船沿,作荡漾状。
艄公(撑船的)头戴斗笠或草帽,一手持竹竿,手牵引彩船,不住地摆动或划动,作撑船状。艄婆(赶艄的)手持破芭蕉扇,随船行而作滑稽状,以逗人笑。
彩船随着艄公与伴唱者歌声,荡漾起舞,每唱两句,艄公便在船边撑篙数次,彩船随之旋舞,篙停舞止,唱和继续。
唱的歌词多为吉利语,并配以传统打击乐器,间或鸣放鞭炮以表谢意,是非常精彩的一种民间舞蹈,只有真正现场观看才能体验到这种传统民间舞蹈的魅力。
只可惜,到了后世,这种表演也是越来越少见了,乔二河在重生之前,已经有十来年没看到过玩采莲船了。
因为晚上要去大队看表演,所以今天乔家的晚饭吃得比平时还要早不少,吃过晚饭后一家人便轮流开始烧水洗澡,这去大队看表演肯定要到大半夜才回来,到时再洗澡肯定就来不及了。
是以得先洗澡了再去观看各种节目表演。
当然了,如今天气寒冷,其实村里很多人都是隔一两天才洗一次澡,甚至有些不讲卫生的隔三四天才洗一次澡也正常,不洗澡的时候都是洗把脸和洗一下脚就算完事。
前世乔二河习惯了天天洗澡,重生回来后他同样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兄妹也跟着天天洗澡,只有肥老巴没有改变她的生活习惯,仍然是隔一两天才洗一次澡。
等兄妹几个都洗完澡了,乔二河才对家里那两头强壮的土狗说道:“大黄小黄,你们两个今晚要好好守家,知道没有?”
“汪汪!”
“汪汪!”
两条黄色土狗都摇着尾巴,嘴里发出“汪汪”的喊声,当作是对乔二河的回应。
有这两条土狗看家,乔家兄妹便放心的前往大队。
此时,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村里的人也成群结队的朝大队赶去。
其实不止是乔家湾,整个洪山大队其他自然村的人也都是如此,在这个缺乏娱乐的年代,这元宵节只要身体没毛病的,都会出来看热闹。
大队离乔家湾并不远,不过几分钟的路,就到了。
远远的,就看到了大队的晒谷场熙熙攘攘全是人。
当然了,这个说法其实有点夸张,毕竟洪山大队在岑河地区的各个大队中,人数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连一千人都不到。
不像木垸大队和麻林大队,人口都高达2500人以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