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传统结婚习俗(万字)(1/2)
“走走走!把路平了!”
大伙早上背着背篓,手里提着锄头到严旭日家饭店集合。
“幸苦各位帮忙,等结完婚我再一一登门道谢!”樊东讲。
“嘿嘿,这有什么客气的!大家都是邻里邻居,刨点土块块还能锻炼身体呢。”
“那是对你曹肥婆来讲是锻炼身体!”
大家伙哈哈笑了起来,严晟领着他们忙活一上午,把路加宽,把坑填平,他现在只希望结婚那两天不要下雨就行。
忙完,大家在严旭日的饭店吃饭,当然这是樊叔家准备的。
大伙们吃着饭,曹世如见陶英文从县城回来,立马打趣问:
“今天又跑去县城干啥了呀?”
“去去去!你少洗刷我了,我今天才在县城宰猪场把猪订了呢,这段时间咱们县里结婚的人可多了,猪都不好订。”陶英文讲。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选的结婚日子好呗,咱们县里这么多人结婚……”
“嘿嘿,你们先吃,我现在还要去乡下收大公鸡呢。”
陶英文挎着包就往乡下走,樊东和樊勇两爷子在家布置婚房。
“哟,把家布置的这么漂亮呢。”严晟向他们俩调侃。。
他们俩爷子不仅把大红“喜”字贴了,还把家里过年时贴在门道两旁和柱子上的对联都撕得干干净净,全都贴上了寓意喜庆的新对联,上面的墨迹都还没干呢。
“严晟,你来的正好,帮我看一下正大门两边的对联对齐没有?”
严晟睁只眼闭只眼看了看。
“樊叔,好的不能再好了,把这幅对联贴完了,就快来我家吃饭呗,他们都等主人家您去吃饭呢,不然曹娘、王叔都不敢动筷子呢……”
“好嘞、好嘞。”
樊东笑讲,他今日的气色可比之前好多了,果然,人逢喜事精神爽。
樊东和樊勇来到饭店,大家全都起哄说着新郎官来了,还有人讲樊东要升辈分的话。
樊勇嘿嘿嘿的笑个不停,樊东嘴上讲着:“让他们别起哄,现在手上的活还着呢,那两天得让大家伙儿帮帮忙。”
“你放心,严旭日已经跟我们讲了,到时候安排我们出席端盘子、收碗这些,你这几天在家里踏踏实实的养腿吧,别到时候上台还杵着个拐讲话。”
“我可不会哈,我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种小场面我肯定不会结巴的,再说了,那天不是还有支客师吗?把这个交给支客师父控场不就行了?”
“待会儿吃完饭,你们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严晟和杨建两人走到樊勇面前小声嘀咕了几句,樊勇脸刷的一下红了。
樊东看见他俩脸上不老实的笑,立马提醒他俩别被自个儿子带坏了。
“你给他讲了啥?”
“怎么可能带坏了,反正都得到那一步,肯定是传授一点传宗接代的经验呀,不然你去教?像话吗??”严晟讲着。
“欸!你这狗日的竟然这么快就想“教坏”我儿子。”
樊东虽嘴是这样骂,但心里却不这样想,要是早点生个孙子,那他和陶英文两个也算圆梦了。
“樊叔,你就偷着乐吧!有我和晟哥倾囊相授,你很快就能保抱到孙子的!?”杨建在旁补充。
樊东的脸也被羞得绯红,“好了、好了,你俩慢慢教。”
严晟挑眉,漫不经心讲:“这方面我俩在杨叔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还是杨叔有经验,听说帮杨建求了丹药,到时候樊叔你找杨叔求下配方,这个药应该挺猛的……”
“嘿!不准!!”
杨建和杨东升两人赶紧制止,不让严晟继续讲,毕竟现在饭店里面还是有几位街上的邻居,被他们听见,估计又得成为街上人饭后闲话,以后见面高低估计都会调侃几句。
严晟一句话相当于把杨建家的裤底子都揭穿了。
“好了,都少说几句,你仨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该炒花生的炒花生,该分瓜子的分瓜子,咱得在今天把活干完,明天还有明天的活呢。”
严旭日讲着,因为他要做接近二十桌的菜呢。
虽说六号才正式结婚,但按照乡里的规矩,得在正式结婚的头天晚上请帮忙的人吃一顿饭,也有在五号下午来写礼的人,相当于五号下午要做正席一半的席数出来。
留给他备菜的时间也不多了,毕竟要做这么多菜出来也不容易。
严晟、杨建、樊勇仨人吃完饭,就按照严旭日的安排去做这些事情。
等他们走后,严旭日向樊东问黄小英那边准备的情况?
“陶英文去看,她家进度和我家进度差不多,都已经把家里给打扫干净,不过听说还要请吹唢呐的人来奏乐。”
“哦,看来他们家也还蛮重视的,请的是谁做的席?!”
“她们家让乡下人做得席,咋啦?!你是怕自己的手艺被比下去?绷不住面子!?”樊东讲。
严旭日嘿嘿笑着:“这有啥怕的呀?我做了大半辈子的厨子了,到时你得给我说下他们家那边来多少人?我得把最好的东西端到他们桌上,这样子咱也有面子!”
“严哥有道理,还是你比较会做事儿,看来请你做厨这件事儿是赚的。”
接着严旭日从柜子里取出记事本。
他把本子递给樊东跟前,樊东看着他,“这啥?”
“这是我家老幺结婚,我找人写的结婚祝词,你把严晟的名字换成樊勇,把儿媳李心茹换成黄小英就行了。”
“这几天你在家里面多练习一下,有不认识的字儿可以问我,别到时候站在上面直哆嗦,一句话都讲不出来,免得让人笑话。”
樊东看着纸上的内容,“还是你对我好,居然连这一步都想到了,不过对于我们这种大老粗的人来讲这些话,是不是显得文绉绉的呀?”
毕竟樊东大字不识几个,确实有作秀的嫌疑。
“这你就不懂了吧,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们说结婚当天,主人家都得发言。”
“还有一件事我得给你讲!既然黄小英家请了吹唢呐打鼓的人,咱们也得请乐队师,该不能让大伙一来就干瘪瘪的吃饭吧?”
樊东听着严旭日的话觉得有道理,瘪了几下嘴,“等我老婆回来,我再和她讲,主要是现在请乐队也请不到呀,最近咱们县里面结婚的人太多了。”
“这有什么!”
杨东升讲:“你先去问有没有敲锣打鼓的班子,要是真请不到人,你可以用我家的收录机,然后你再去县城买一两张邓丽君的磁带回来放《甜蜜蜜》效果一样!而且还气派呢!”
“嗯~还是你们有铁饭碗的人会做面子工程!”
樊东讲,旋即又去卖鞭炮的铺子,买结婚当天用到的红炮。
严晟和杨建在严晟家倒腾炒火生,炒花生可是一个技术活。
得先用细沙或者盐巴慢慢的在大铁锅里把水分炒干,得等细沙半沸腾的样子才能下花生。
然后又得翻炒干花生所有的水气。
再把清水花生上的细沙冲掉,最后在用放在干净的锅把水气再次炒干,才算真的结束。
“杨建把盆和筛子带上,我们去江边取细砂。”
“好的,晟哥。”
杨建把盆扣在脑袋上,跟着严晟来到嘉陵江河畔。
两人光着脚在江边走,通过脚底的触感来感觉
因为大多数江边都是淤泥,他们也只能凭着脚感来判断哪里有河砂。
“咋没有呢?!”杨建疑惑着,难道是前段时间下暴雨,把河边的河砂给卷走了?
“在走走,实在不行用盐巴炒。”严晟讲。
“晟哥,炒了的盐巴又不能吃,这得多奢侈呀?!”
“啥奢侈?也就四五块钱左右,就能买三十多斤的盐巴。”
“呵~你现在果然不一样了,觉得四五块钱不是事,那都可以买半个便宜的收音机了。”
“你赶紧上岸,我准备潜到前面水里看看有没有细砂,要是还没有只能买盐巴了。”
因为杨建脑袋的伤口还没有彻底好,若是沾水二次感染,这可不得了。
严晟一个猛子扎到水里,瞧见下边的细沙,立马用篓子把沙石挖到盆里。
他上岸后搓了搓细沙,发现这沙子的质量还挺不错,于是心里顿时有另一个打算。
如果在江边开采砂石,会不会比做其他事情还赚钱?
不过可惜的是他现在的精砂才买到一块三一吨,并且他也没有采砂船这种工具,如果仅凭人工下河挖沙,可能一天都采不到两吨的细沙。
“杨建,我刚才可是下去搞河砂了,待会儿淘沙的工作交给你。”
淘沙顾名思义就是把沙里面的大石块和淤泥分开。
可以先通过筛子在江边的流水中筛掉淤泥,然后再把大石块给挑出来就可以了。
严晟这把这事情安排给杨健,也是想看一下人工筛沙的效率怎么样。
以至于他今后若是真做人工采砂活的话,也好计算一下时间成本到底划不划算。
严晟刚才采的一盆,杨建淘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能用的只有半盆多一点,看来人力挖沙不划算……
“好了,咱们不挖了,待会儿再去买十斤盐混在一起炒。”
严晟讲,主要是在采沙太耽误时间了,两人用了接近一个半小时才收集了十多斤细沙。
若是收集一吨细沙的话,得至少需要200个小时,做细沙买卖明显不划算,太耽误时间了。
两人赶紧回屋炒花生,不然等严旭日回来看见又得叨叨半天,毕竟大家现在都在抢时间呢。
炒好花生打完包,今天的事情也算结束。
忙活或活,严晟和杨建两人闲不下来,又把渔网下在江里。
因为樊勇取媳妇儿,这次打的必须是长江大鲤鱼才有用,到时候让严旭日做个糖醋鲤鱼,这也意味他俩婚姻美满,幸福甜蜜。
他俩都没想到今天晚上运气会出奇的好,竟然一网就网住了十多根大鲤鱼。
这鱼的个头都有三斤以上,足够弥补席上猪肉与鸡肉少的瑕疵,到时候再蒸些馒头,肯定能让大伙儿吃饱。
打上来鱼全都养在杨建家,因为他家有养鱼的大铁桶,而且他还有养鱼的经验。
到了下午吃晚饭的时间,陶英文才从乡下回来。
她手里抱着一只大红公鸡,这公鸡至少有十多斤重,这估计都能是当地的鸡王了。
“这么久才回来,我以为你走丢了。”樊东讲着。
陶英文骂骂咧咧的说着,“我给你讲为了这只鸡,我嘴皮子都快磨烂了,那人才愿意卖给我,最后我多出市场一半的价格才买的这只鸡。”
“这公鸡价格再贵也得买呀,不然新娘子入门的那一下会有煞气入家的。”严旭日讲。
在西南结婚,特别是乡下,大家对结婚习俗特别讲究,必须得有大鸡公!
因为在新娘与新郎入门的时候,必须用鸡公血祭道,然后再把鸡公从新娘新郎两人的头上扔出去,吸净身上的阴气,才准新郎、新娘入门。
“害!一只公鸡有什么?”
严晟讲:“陶孃,你都送了一个金镯子了,一只公鸡多少钱?应该不到20吧?然后你大头都去了,还盯着这点小头干什么。”
“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要跟你们讲下,因为现在咱们三家人相当于是一家人,我可以关起门来讲,我这几天合计了一下,我家娶媳妇儿都已经花了快两百块了,都快赶上半年挣的钱了。”
严晟听着她的话,内心偷笑:“才一年的钱,那是你不知道在今后结个婚,要掏空整个家一两年年的积蓄,不仅有天价彩礼,还得有车有房,哪像现在只是办个酒席,买几床被褥送过去……”
“好啦,不要想这些了,反正结婚只结一次。”
杨东升问樊东和陶英文啥时候带她俩个县城登记结婚,得有个本本在心里才踏实。
“杨哥,你这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已经看好日子了。”陶英文讲。
“行!主要是我们最近都在忙,我担心你忘记。”杨东升憨憨讲着,在瞥了王茜,希望她帮自己说说话,缓解尴尬……
“还有三天就到六号,明天码灶、治铁锅,后天早上蒸馒头、花生、晚上炸鱼、炸酥肉……”
严旭日板着手指安排这三天的工作活,突然他想到一个问题。
“樊哥,你计算你屋那边来多少人没有?!不要到时候住不下人哦,我们可以提前把铺腾出来。”
“哈哈哈,他们六号一早来,不五号来。”樊东讲。
“哦哦哦,原来是这样,那行你们都快回去休息,明天各干继续加油!”
严晟回屋精疲力尽地躺在床上向李心茹问着,今下午怎么没看见她影子。
“我和嫂嫂可忙了,我俩帮樊勇把床被子装了,明晚还要把这些被子先送到黄小英家。”
“没想到你也挺忙呀,我还以为你在杨建家看电视呢,那看来只有宋英一个人在家里养胎,悠闲地看着电视、吃着水果真羡慕呀。”
“呸呸呸!她在包红包。”
“我跟你讲,樊叔家的红包一个就两分钱,准备了五十多个,并且那红包还是用新红纸刚糊的。”
严晟看着李心茹眉飞凤舞的讲着,啧啧啧了嘴。
“你该不能是羡慕了吧?我记得我俩结婚也不差呀,至少是在县城里办的酒席,可是咱们乡上唯一在县城里面办过酒席的人。”
“害!我羡慕啥呀,我只是没见过乡下办席,确实挺让人操心,每一件小事都得亲力亲为。”
“不过也有好处呀?!”严晟讲。
“啥好处?”
“就是能对多收份子钱呀,在乡上大伙儿都能来,哪像咱们那时候在县城里面,除了樊叔和杨叔来了,街上的人都是带的情,你难道忘了??”
因为大家没有去吃席,所以送的情也不大,就一些面子钱,比如三角、五角这些。
如果在乡里办席吃饭,大家普遍都会送一块或者两块,这样可以带着全家来吃饭,并且吃不完的饭菜她们还能打包回去,这多划算呀。
“啊,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刚来的时候他们对我态度这么冷淡呢,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早知道我也在乡里面办了。”李心茹讲。
“都过去了,都过去了,我爸给他们补了礼,相当于把他们送的钱全都还回去了,所以不存在这些问题。”严晟讲。
其实在乡里办酒席,大家都精明着呢,只要能带着全家一起去吃的,大伙都会或多或少的多送一点去,所以也不存在谁赚谁亏的事情。
第二天下午两点半,樊东让严晟带着人去送被褥,等六号早上在把这些东西回门。
抬被褥也有讲究,必须得两人抓住被褥的四角抬进女方的家。
黄家人看见严晟他们抬着被褥来了,立马去接他们。
“哎呀,居然这么早就送来了,我还以为你们要来赶饭点,现在我们都还没做饭呢。”
黄小英妈讲着,又立马从兜里面掏出红包发给来的人。
“嘿嘿,罗嬢没事,送完被褥,我们就得回去呢,我们那边忙着呢!六号早晨五点我们就过来接亲,那你别忘了!”严晟讲。
“行!行!”罗慧答应着,旋即又向严晟打听樊东家准备的酒席有啥东西,她也不想被人瞧不起。
“都是些平常的东西,就不要攀比了,到时候你来就知道了!”
严晟讲着,接着向罗孃询问明天能不能送五十斤豆花过去。
严旭日担心准备的食材还不够,主要是因为今天中午大家都说等开席的时候,要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让房樊东在亲家公面前“丢面子”,所以严旭日才临时想着用豆花来解解决这些问题。
“嘿嘿,我跟你讲,我家备了两百斤的豆花呢,就怕到时候客人不够吃,来了饿肚子,对了!这边还多出了二十斤的卤豆干,待会儿你带回去。”
等他们几人赶回去的时候,严旭日已经把灶台搭好了,看着带回来的卤豆干,他赶忙让严晟去磨一点干辣椒。
特意强调最辣的辣椒,到时候他们吃后就要喝水,水喝多了,肚子就饱了,这样吃的也够少了。
“爸,没想到你才是我们这里面最腹黑的一个!”严晟讲道。
“这不是没办法嘛,谁叫他们今天中午给我下“战术书”了,我也得回应下,不然他们真以为会把我这个厨子给吓着了。”
严旭日讲完,提着刀去晒谷场杀鸭子,这些鸭子得在晚上用米酒烧出来,明天在做的话就不赶时间了。
把鸭肠鸭血整理出来,晚上严旭日做泡椒鸭杂给所有人吃,准备工作就绪,晚上大家饮酒。
樊东提杯,对大伙讲着感谢的肺腑之言,激动之处还抹了抹眼。
“樊哥,你怎么啦?!还没到六号就哭了!那六号上午还怎么哭?”曹世如同样提杯讲。
“哈哈!”
大家伙起哄,全都“笑话”樊东,只有王茜、刘秀华和陶英文她们等人才知道,樊东在哭什么。
“好了,别笑话我男人了,我们一家都是粗人,讲不出想表达的东西,一切全在酒里面。”
陶英文一口气就把二两杯的白酒饮完。
大家举杯为明日的事情加油打气。
五号早上严旭日挨着去敲门,让大家赶紧到樊东家去帮忙做厨。
严晟和杨建已经把豆花抬回来了,大伙混着豆花与馒头一起吃,吃饱后各干各事,搭桌子、端茶倒水、散烟的人全都就位!
最让人意外的竟然是梁家辉和袁副班竟然在中午的时候就开着车来了。
“干爹,你怎么来这么早?”严晟讲着。
周围的邻居全都向严晟看去,大家伙都在纳闷,严晟什么时候有干爹,这也没有听严旭日讲过啊,而且他这个干爹也太有钱了吧,竟然开着车来的。
“嘿嘿!想你早点来所以就来了,怎么?你不欢迎干爹?”梁家辉问道。
“怎么可能!我天天都在盼干爹来呢。”
严晟讲,“你不是晚上才来吗?!我昨天和我老婆讲,你来的时候在乡道口接你呢。”
“哼!我都来你们龙山乡几次了,我还会不知道路,再说了,原副班上次来送过樊东回来知道路。”
“哦哦,我差点忘了,嘿嘿。”
严晟赶紧搬凳子给梁家辉,大伙看见梁家辉和严晟的关系竟这么好,于是更好奇了!
“严晟,你儿子呢!?我想去看看。”梁家辉问。
“干爹,待会儿吃午饭的时候,我老婆就会把他他俩过来了,不急。”
严晟边讲:“干爹,待会儿我带袁副班去熟悉下到河东乡的路。”
“行!我其实早点来也是为了这件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