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硝石(1/2)
第67章 硝石
“先不论玄衣军与金人勾结之事。”秦般将手收了回来,“殿下讲讲有什么发现罢。”
祝盛安叹了一口气,道:“这幅舆图在我手上也有数月了,上头什么也没标,我看不明白,只能将它搁置在一旁。”
“近日审问玄衣军,有一个小头领,交代了这幅舆图的用处。据他所说,这幅图是雍王排兵布阵所用,每次传令使用密语,接到命令的人须先破译密语,再对照舆图行动。因为玄衣军内部也分派系,雍王怕有人假传命令,便想了这么个办法,指挥自己的亲信队伍。”
“但舆图毕竟是机密,人手一份,恐流露出去。雍王便只在行军要塞设置‘骷髅抱庙’,安放舆图,并在庙中的墙砖上刻下密语破译规则。”
祝盛安点了点舆图:“他们的行军要塞,澹州只有一处,便是被我肃清的腊子山。嵋州有两处,一个在景山县,一个在云华县。”
秦般看向他点出的地方,观察片刻,道:“嵋州地势西高东低,西、南两面环山,只能走东、北两面。但上苍未绝嵋州百姓之生路,西面的雪原有雪水流下,在嵋州境内形成了礼水、孜水两条大河。”
他仔细看着舆图:“礼水由西向东贯穿嵋州中部,到澹州后转为向北,再向东,经过祁州,汇入通南大运河,十分便利。而礼水在嵋州境内的一处重要码头,就在景山县。”
“不错。”祝盛安接了他的话,“从景山县出发,顺礼水而下,便到了澹州境内的丰春县,再走两日,就能经过祁州,进入通南大运河。”
“云华县也一样,是孜水上的一处要塞。”秦般说到这里,微微一顿,“这个雍王选择的行军要塞,都是水路要塞。”
这确实有些奇怪,大周虽有不短的海岸线,但绝大部分疆土都位于内陆。农耕桑麻为主的生产形式,天然地让人更加依赖厚重可靠的土地,而不是漂泊不定的江河湖海。
这个雍王,却一个陆路要塞都没选。
“不论他选这两处的原因是什么,既然是要塞,于他的布局而言,定有不凡意义。”祝盛安道,“拿下这两处,玄衣军在嵋州的布局便散了。”
秦般眉头微蹙,盯着舆图,一时没有作声。
祝盛安没有催促,抱着双臂来回踱步,也在思索接下来的行动方向。
片刻,他忽然想起一事,道:“你派去津州的人,应付得了那儿的局面么?”
“徐骏做事稳重,不会贪功冒进。”秦般道,“只要他徐徐图之,让陛下在上头看清楚,究竟是谁在里头浑水摸鱼,我们的目的便已达到了。”
津州。
夹着砂雪的雨下了一两日,到昨夜里,天空终于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很快覆盖了整座津州府。
翌日清晨,徐骏推开屋门时,大雪仍没有停,门前已堆了厚厚的积雪,他一脚踩出去,雪便没过了小腿肚。
士兵为他撑起伞来,挡住飘扬的雪花:“将军,雪下得太大了,前些日子又下过雨,小的刚刚出去看过,城中路面已结冰了,车马难行,今日还要出门么?”
徐骏擡头看了看阴沉的天空,大雪下个不停,即使现在马车能出去,晚间怕也回不来,便说:“步行罢。”
他披上披风,自己举起了油纸伞,走入风雪中,后头的一行士兵连忙跟上。
他们今日去的是陈记杂货铺。
这两日的刑讯下来,运来客栈的掌柜几乎把知道的消息都倒了个底朝天。
据他交代,曹行川确实没有给澹州商船签发过通行令,因为通行令总归是张凭证,白纸黑字签着他的名字,一旦被搜出来,他推都推不脱。
澹州来的商船入港,凭的是一个玉牌,而他们每次来都停在固定的一条停泊道,因此只需那条道上的官丁和转运官员认得这块玉牌,偷偷给他们放行即可。
明面上不会有任何记录,暗地里的入港记录和账本也是曹鸣记的,曹行川没有在上面留下过任何痕迹。
而他冒着风险做这些事,京中的贵人自然也得给他好处——送往运来客栈的货物,便是给曹行川的甜头,只有陈记杂货的东西需要出城入京。
运来客栈的掌柜和曹行川原本并无关系,只是运来客栈生意红火,每天客来客往、鱼龙混杂,不少海外行商在此做生意,把货物中的珍珠珊瑚在此卖掉,并不起眼。
只是如此寄售,时间一长,客栈掌柜难免看出些端倪,曹行川便干脆将他拉下水,让他将这些太起眼的货物换成银两,两人分成,掌柜再将分完的金银送到他府上。
而陈记杂货铺这边,既然被京中贵人选中,显然是贵人的心腹,可这陈老板,却是一问三不知,刑讯下来也没多挖出有用信息。
“要么他是真不知道,要么,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店老板,而是经过训练的武者。”负责刑讯的小兵在旁道。
“曹知府送来的陈记杂货出城送货记录,和每次澹州商船到港的时间对得上,他肯定知道不少,只是在我们跟前装蒜。”另一人道,“他定是经过训练的。”
说话间,一行人走出了府衙,来到大街上。
青石板大街上铺着厚厚的积雪,行人们一脚深一脚浅、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年关边上摔个大跤躺着过年。
街边的店铺早已开张了,伙计们将手揣在袖子里,站在门口吆喝着揽客,一张嘴便呼出大团大团的白气。
徐骏一脚踩进松软的雪,一下子察觉被雪掩盖着的路面已经结冰了,滑溜溜的,行走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