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学问不分先后,能者为师(1/2)
学问不分先后,能者为师。”
“不耻下问,此乃圣人教诲。”
黄子澄瞥了他一眼,不满地说:“方兄为何还替那个不知廉耻的燕王说话?”
方孝孺答道:“我只是据实而言。”
“燕王此举虽不合常规,但若其诚心求学,也可成为世人表率。”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他摇头说道:“燕王此举,绝非出于好学,不过是向吴王谄媚,阿谀奉承罢了,可悲可叹。”
朱允炆心中仍在谋划着在母亲寿辰宴上如何置朱允熥于死地,但此刻见他这般意气风发,内心依旧愤恨难平,杀意愈发强烈。
因心事重重,他对黄子澄与方孝孺的交谈一直沉默不语。
黄子澄低声咒骂一阵后,眉头深锁。
“开办大明军事学院,将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佥事,断事官及各地镇守的指挥使悉数纳入麾下。”
“这样一来,天下的将领都将是他门下的**。”
“大明朝中还有谁能够对他构成威胁?”
方孝孺叹息一声:“如今再责骂他们,也是徒劳。”
“难道靠骂就能解决问题吗?”
然而,他捋了捋胡须,说道:“皇帝刚让他代理国政,他就做了这样的事情,把天下将领都收为**,皇帝难道真的不会怀疑吗?”
黄子澄微微一愣,疑惑地问:“当今圣上不同凡响,那天在朝堂上的事你也看到了。他对已故太子感情深厚,恨不得亲自将江山交给他。”
“蓝玉公开表示会追随太孙殿下,皇帝不但没有责备,反而给予重赏。”
“不对!”方孝孺摇摇头,“皇位的分量,绝非普通之物可以比拟。”
“皇帝刚失去爱子,那天在朝堂上突然触景生情,自然不同于往常。”
“但我就是不信,吴王真的要谋取皇位,皇帝还能坐视不管!”
黄子澄稍作思考,问道:“依你看,我们该怎么做?”
“继续散布吴王应登基为帝的谣言。”方孝孺答道,“之前我们已有安排,现在只需加大攻势即可。”
“这……”黄子澄有些迟疑。
方孝孺捻须说道:“你怕什么?吴王先夺取户部国库,如今又打着军事学院的幌子夺取兵权,若再大力鼓吹,有兵又有钱,他便是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人了。”
“皇帝还活着呢,我不相信皇帝真能容忍他这样下去。”
黄子澄看向朱允炆,问:“殿下怎么看?”
在他看来,作为朱元璋孙子的朱允炆,对祖父的性格应当更为了解。
朱允炆此刻满心都在母亲寿宴上除掉朱允熥的计划,对他们两人的谋划并不关心。
听闻此言,立刻回应:“全凭两位老师定夺。”
“既然献王殿下没有异议,那就按方兄说的办吧。”
黄子澄略一沉吟,又道:“燕王若带头,恐怕梁国公蓝玉也会紧跟其后。”
方孝孺冷笑一声:“蓝玉虽为梁国公,实际上早已不知廉耻为何物,胆大包天,有燕王带头,他肯定也会效仿的。”
黄子澄微微一笑,说道:“或许,这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方孝孺急忙追问:“难道黄兄已有良策?”
黄子澄缓缓站起,踱了几步,转身笑道:“燕王和蓝玉已经不顾廉耻,可其他武将勋贵恐怕未必如此。”
“现在燕王带头,蓝玉紧随其后,那么其他的武将勋贵们,又是否会跟进呢?”
“如果跟的话,吴王毕竟是他们的晚辈,他们内心或许会有不甘。”
“如果不跟,局势的压力下,恐怕他们也无法置身事外。”
方孝孺连连摇头,说道:“在我看来,即便他们心里略有不满,也不会轻易与吴王对抗。”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如此。有一个人,可能会站出来。”黄子澄说出一个名字,“曹国公李景隆。”
“是他?”方孝孺皱眉。
“没错,就是此人。”黄子澄道:“他是李文忠之子,也是皇亲,承袭了曹国公的爵位。”
“李景隆自小酷爱兵法,勤奋好学,举止儒雅,虽出身勋贵之家,却不似寻常纨绔那般荒唐放纵,而是极为上进,因此深受陛下的器重。”
“几年前,他还迎娶了阳成公主,被授予驸马都尉。”
“如此算来,李景隆也算是吴王的姑父。”
这里的辈分确实有些复杂。
毕竟李文忠本是朱元璋的外甥。
而李景隆作为李文忠的儿子,又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姑!
不过,古人对此类事情往往并不在意。
比如父亲娶姨妈,儿子娶妹妹的事情并不少见。
当然,也有客观因素,古代子女众多,姐妹之间年龄差几十岁的情况屡见不鲜。
辈分不同,但年龄却常常能正好匹配,这也导致了一些混乱。
黄子澄接着说道:“如今燕王毫无廉耻地公开尊吴王为师。”
“但李景隆一向自视甚高,我断定他绝不会效仿,甚至会极力阻止燕王这样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