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易学大师风云录 > 第二十一章 先并肩后作战

第二十一章 先并肩后作战(1/2)

目录

”那是自然的,女娲首领的心胸气度咱们都看得出来,这个自不必怀疑的,你就解释吧。”傲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那好,我就来简单的说一下。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静止的时候,静止的万物是和道的阴的一面一起静止的;你比如人类动植物消亡以后就归于静止的阴,再比如山石都是主静的。而动作的时候,动作的万物是与道的阳的一面一起波动的。当然一物两体,事物没有绝对的静止,也没有绝对的运动。比如咱们人类的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都是白天运动,夜晚睡觉休息,这个就叫着普通平常。也有一些个别时间和个别人是白天休息,夜晚运动,这个就是特殊异常。普通平常就是天道的运行一般的普遍规律,大多数时间的大多数人都需要遵守这个规律。特殊异常就是人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我们人类根据天时地利而进行改造世界的超越性。当然这个超越性必须建立在对于普遍一般规律的充分了解和全面认识基础之上,绝不可以时时事事都逆天道运行规律而行,那样就是盲动。比如我们行军打仗为了有利可以晚上行动,但是绝不可在平日里都是天天如此,那样自己的身体一定会出现大的问题,会损坏自己的健康。所以你一定要不断的思考这句话,悟透这里面深刻的涵义。当然我说过对于这些最高深的功法秘籍,我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是转述先辈们当年传授给我时候的话,以后在修习的过程中,还是要多一起探讨切磋,共同提高。这一句话弄懂以后,后面的都是些具体的方法,没有太高深难懂的了。你比如这句,‘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这是说形体劳动不休息就会产生弊病,精气神一直思虑不停止安静,就会过度劳累,过度劳累精气神得不到补充就会衰竭。傲洪长老,你看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如果有一定要及时的讲出来,大家一起思考探讨。“

”好的女娲王,我现在就是对第一句话还有一点点模糊,但是感觉已经找到了,问题应该不大了,我相信自己很快就可以进入状态。血气刚强,以柔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我对于这个‘一之以易良’还是有些不大明白,血气太过于刚强了,就用柔和来调和平衡。但是这个知虑渐深,怎么一之而让它变成有益而不累心呢?“傲洪问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呀,傲洪长老。看来你确实是有学习上层法术的天资。你看咱们把这个心法要和上面的秘诀联系起来理解。在秘诀中有几句话都涉及到了这个‘一‘,比如一而不变,静之至,比如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这个傲洪长老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呢?“

”我个人觉得这个一而不变,静之至,就是秘法中说的,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不思虑,不豫谋。光而不耀,信而不期。寝不梦,觉无忧。如果具体到运用法术战斗,那我就总结一句话,就是:先并肩再战斗。不能达到一而不变,就不可能一起战斗,因为没有资格!先不断修习和天地造物者道站在一起,然后才有资格参天地化育。连站在一起都不能,还有什么资格帮助天地造物者一起化育万事万物?就像人一样,你总是想要美好生活,可是从来都不和美好站在一起,你怎么能够美好的起来呢?上达到并肩,然后才有资格一起战斗!推之至极就是我们要和天地造物者站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参赞天地化育了。就是帮助天地造物者一起化生万事万物,而不是被化生的永远随波逐流!”傲洪回答道。

”确实如此,我的理解也是这样的,而且我也正是这样做的,最终才修习成功了这个道术合一之术的法术阶段,还没有达到最高的至道阶段。这个功法的关键就是让我们去除自我的知虑固执,而达到完全的静止虚空的客观,也就是你说的先要和天地造物者并肩,这样就可以学会运用天地自然之力了,也就是可以达到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所以你问的这个’一之‘我的理解就是把自我的有限的认知完全的放下,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观察和认识世界,然后再和天地阴阳同静同动。在平常和普遍之中寻找到突破和超越的机会,这样就可以聚集天地之灵气而运用自如。不知道我这样讲傲洪长老你听的还明白吗?“

”现在我基本上明白了,我现在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好像全身的血脉都要通透了一样,浑身轻松自在了许多。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胜行万里路呀。我们一定会帮你们部族一起打败那个可恶的共工魔兽王,一定可以的,我现在是全身都充满了力量,无比自信的。”傲洪回答道。

”好,咱们就共同努力,并肩战斗吧。广成长老,我现在也传授给你一套真人之道,学会以后你可以洞穿并利用天地运行规律,可以看穿世间一切生物的所为,并利用它们的优点攻击他们的缺点。你一定要仔细记录下来,然后反复练习。”

“好的女娲王,这个你放心,我一定仔细记录。”广成答道。

“好的,这口诀和心法就是: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